苏采青走下台的时候,礼堂里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她实在是说的很好,台上的领导们,听到对社会和对经济发展的好处,就会心动;台下的教育界人士,听到优秀的生源和教育的发展,会大感认同;工人代表,会被勾出对农民兄弟的情谊……
苏采青的精彩发言,算是博得了满堂彩,因为她特地照顾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心理,明白说什么,怎么说,才能够触动他们的心。
接下来就是其他的人发言,当然支持者有,反对者也有。
反对者无论说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说全国都没出现这样的事情,比如说会抢了本地孩子机会之类的,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不像苏采青,从个人到家国民族,都有所涉及,自然也就没有她那么具有说服力。
这个会议,就是社会各界人士发表自己的看法,领导们不做评价,也不提出想法,所以开了几个小时的会以后,大家也不知道,上面的人是什么态度。
不过,在会场坐几个小时,也是个难熬的事情。
好不容易等到散会了,苏采青才松了口气。
后面那些人的发言,她还真是没什么兴趣听,不是格局太小,就是有些缺乏常识之类的,果然是社会各界人士,什么样的人都有。
蒋校长在门口等着苏采青,见她出来,就笑着说:“你讲的特别好,比后面其他人都讲得好。”
苏采青笑了笑,说:“那是因为我准备的充分。这事儿我从年初就开始想了呢!”
“那也很了不起了,这份心胸格局,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我看你稿子写了不少,好像还有些话没说?回头可以给我看看吗?”
苏采青说:“当然,您能赏光指点,我求之不得呢!”
两个人正说着,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人凑了过来,说:“冒昧打扰,请问是苏采青同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