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的实验室本身的良好前景这方面,也不用说。
“石墨烯”这个概念,就足以让人们激动。
特别是等到《自然》刊登了沈欢的两篇论文之后,那么有才华的物理学家和硕士生、博士生们,肯定都会积极的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在自己的团队里面挑选人员。
除非是很机密的实验室,不然许多的大学实验室,助手和苦力学生们,通常都要兼任两三个实验室的工作。
正常来说是同一个导师的项目,他们都会去过一遍。
因为事情繁多,通常一天忙碌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有时候晚上还得加班。
可偏偏导师们给的补助却是非常少的,连最低时薪都达不到。
许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吐槽自己比民工都还辛苦,原因就在这里面。
但话是这么说没错,可他们还是争先恐后的来做这些实验和项目。
不说有什么成就,单说这样的锻炼,就足够让他们终身受益。
然后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添上第三作者、第四作者的话,那更是对他们以后的工作都有极大的帮助。
付云飞的整个儿团队,绝对不仅仅只有他的那些弟子们,还有他麾下的那些实验室的教授、副教授们。
他教过的学科的学生们,还有麾下实验室的教授副教授们的弟子学生,都能被归类于自己人的行列。
选人的话,首先就要选他们推荐的同事,或者是弟子,或者是学生们。
不然什么好处都拿给了外人,那么小团队的意义又何在?
还能不能团结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