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188年,也就是中平五年,白波黄巾起义,巴郡板楯蛮叛乱,益州黄巾起义,再次给了大汉朝廷重重的一击。
短短数年之间,整个大汉天下仿佛就已经摇摇欲坠了,甚至还闹出了冀州刺史王芬等人合谋废刘宏,另立新君的丑闻。
而就是在这一年,皇宫之中,大汉宗正刘焉再次求见了刘宏。
短短几年的时间,刘宏仿佛已经老了许多,虽然他现在不过三十二岁,刚过而立之年,但是却已经发色斑白,全然没了当初意气风发的气度。
此时,就算是不通医道的人也能看出来,刘宏已经时日无多了。
看着站在大殿中的刘焉,刘宏半躺在龙椅上,淡淡道:“宗正来见朕,是有什么事情要说吗?”
“启禀陛下,臣依旧是为了那件事而来。”
“那件事?”刘宏嗤笑了一声,他微微的坐直了身子,俯瞰着下面的刘焉:“宗正,你也是姓刘。”
然而,刘焉脸上却没有丝毫的畏惧之色:“正因为臣也姓刘,所以臣更要为大汉江山着想。自中平初年黄巾贼子叛乱以来,连续数年,天下兵戈不断,大汉江山风雨飘摇。臣以为,造成这一切的根由,便是各地无法第一时间平定各地的叛贼所致。因此,为大汉江山,臣恳请陛下废刺史,立州牧,以治天下。”
看着义正言辞的刘焉,刘宏面无表情。
他知道,他面对的不只只是刘焉。
刘焉背后,站着半数以上的刘氏宗亲。
忠于天子,或者说忠于汉室的刘氏宗亲,从来都只是少数,更多的刘氏宗亲,在乎的还是自己的利益。
废刺史,立州牧。
那么州牧的人选又从何而来?
诸多刘氏宗亲自然便是最好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