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有,可您知道,这是新型技术犯罪,还称不上普遍,我们也是有一件处理一件,想要像反诈那样宣传……我们又说的不算。”
“好吧,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领导赶走了对方,揉揉太阳穴一阵头痛。
乌龙事件过了几日,终于等来了官方声明,将其定性为:“一次海外用户利用ai换脸制造的假新闻,提醒大家注意云云。”
为了强调并非首次,还特意列举了例子:
比如在2018年,好莱坞明星乔丹·皮尔《逃出绝命镇》,他利用自己制片公司的技术,在某新闻网站上,发了一条奥观海谈论假新闻的政令宣传篇,点击量破亿。
无疑又引起了技术伦理的讨论,老调重谈,如何如何规范。
这种事情民众很熟悉,就像每一次发生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时,网上总会呼吁降低未成年人的刑责年龄。
其实国家都看到了,但法律不是说改就改的,在2020年的刑法修正案中,就已经降到了12周岁。
同样,一种新型技术犯罪从出现到反制手段,到相关法律出台,中间要酝酿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该行为必然会造成不良影响。只不过,这次的不良影响太特么牛逼了!以前想都不敢想,仿佛科幻片来临!
而针对此种类型的案件,通常也有简单粗暴的临时性解决方法:
严打!
……
魔都郊区,民房。
房内空间颇大,没什么摆设,一张大床引人注目。三五人组成一个小剧组,各自忙碌。
又有一位中国猛男,身高190+,胳膊比常人腿还粗,只穿条短裤,浑身腱子肉一看就是撸铁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