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页

吴杨氏年轻些, 心思活氛,把那画样按照自己的喜好, 又发挥了三两分。画出来的也像模像样。林玉婵把自己代入西洋人审美, 觉得这罐茶拿出去, 应该能在晚宴上收获相当的赞誉。

只是两人没有受过系统绘画训练,画出来的成品和“妙手秦”有所差距。林玉婵并非专业人士, 也说不上具体症结所在。

吴杨氏听说要学画画, 有点畏缩。

“我们妇道人家, 画个绣样全凭感觉, 能跟谁学呀?”

林玉婵瞟一眼厅堂里的牌位:“我请个画师先生来,行么?”

两婆媳齐齐不做声。

林玉婵:“每罐五文。可以给两位爷叔换个更高档的阴宅。”

真不容易。说服两位阿姨见外男, 还得靠金钱的力量。

男画师不难寻。上海到处都是外贸商品, 外销画已然成了产业,随便哪个心灵手巧的匠人, 练上几个月,就能画出洋人眼中的一派东方风情。

林玉婵找了个义兴罩着的画坊, 一块银元,请了个面目慈善的老先生,这就带着回到石库门租屋。

一开门,她愣住了。

堂屋里坐着足有十来个妇人,正在用吴侬软语喳喳聊天!

吴家父子的牌位被暂时请到了角落里。

妇女们大多中年往上,梳着光光的发髻,穿着半新的衣裳,有的还戴了首饰,套了绣花弓鞋,神色好像要过节。

那画师老先生吓了一跳,以为走错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