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页

“对对, ”毛掌柜立刻说, “那个王掌柜就生这副模样,比姑娘画得瘦些……对对, 三句话不离风水, 也真可笑……”

按毛掌柜交代, 德丰行是三个月前出现在上海的。那时林玉婵正为着容闳的案子忙得团团转, 完全没注意到这条市场动向。

林玉婵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德丰行还没死透?

巨型外贸商行没那么容易掐死。德丰行只是被罚款出血五十万,卖点产业家当就能补回。齐家还有钱庄, 这亏空不至于把他们一拳打死。

苏敏官家以前的兴瑞行, 当年遭遇的危机比德丰行严重得多。入不敷出、苟延残喘了好几年,这才慢慢败掉的。

德丰行在广州混不下去, 做出搬迁决定,也在情理之中。

广州外贸萎缩得厉害, 不少大商行都来上海开分号,或者举家迁移,不是稀罕事。

洋商懒得了解中国国情,收购茶叶时主要靠买办;而买办注重效率,挑选供货商时,主要看资历。

像博雅这样剑走偏锋、直接走高端渠道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茶商贩茶的路子,还是把货囤在码头,仰人鼻息,等待挑选。

德丰行拥有过去广州十三行的老师傅——原厂原装,绝非假冒——这是极其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德丰行的人带着从广州运来的茶叶样品,刚刚出现在上海茶货码头,就被一拥而上的订购一空。

当然,此时的德丰行,也失去了原先的仓库、作坊之类固定资产,留下的只有少数人手,租了个不起眼的小门面,无法正常开工。

于是王全查访之下,也慧眼识英雄,找到了如日中天的徐汇茶号,和他们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