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敏官点点头,不置可否。
没办法,中国匠人虽然正在研究造轮船,但还没能制出媲美洋火轮的、可以安全下水的品种。
科研烧钱。面对如此缓慢的进展,不少洋务派官员也开始退缩,认为:西人的造船技术咱们短期内赶不上,要不还是买吧?咱别白费力了?
于是经费被一砍再砍。国产轮船更加难产。恶性循环。
至于寻常商行要购轮船,不言而喻,还得向洋人低头。
洋商占着垄断优势,自然会狮子大开口,不足为奇。
真到要买船时,苏敏官自会想些旁门左道。
“……那我给你指个旁门左道,”林玉婵好似看穿了他的想法一般,微微一笑道,“你的第二艘轮船,以博雅的名义购买,托管在义兴名下,你们负责行驶、维修、保养。博雅是西式有限公司,老板十分怕羞,轻易不露面,跟洋商暂时没有利益冲突。这样的公司要买轮船,我想,洋商的竹杠不会敲太狠吧?”
苏敏官眉梢一动,随后,还是微笑摇头。
“即便船价能减半,林姑娘,据我所知,博雅如今的资产也养不起这样一艘船吧?”
“别急别急,还有商量的余地。”
林玉婵不慌不忙,笑眯眯给他斟一杯酒,然后摊开另一个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