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页

大厅里数位友商围上来,抬头细看,啧啧称赞。

林玉婵拿着赫德和徐建寅的订单,去相关洋行谈团购,终于谈出个八折批发价,运费也相应的分摊至一半。西欧最新制造的各种精密科学仪器,此时应该已经装船出港,漂在了太平洋上。

赫德不得不服,立刻踢掉原先报价的几个洋行,让海关跟博雅公司签了供货合约。

虽然广方言馆的办学经费还得继续筹,但多少减轻了他的负担。

林玉婵的佣金也要得很良心,百分之五,够她跑腿的时间和精力。

不过,她额外管赫德要了些东西——就是如今挂在会馆大厅里的资质证明。

这是她软磨硬泡求来的——海关原本无此规矩,去年她供货茶叶的时候,也没人给她开这么一张“合作证书”;但如今情势不一样。义兴商会根基不稳,亟需权贵背书,方能在洋商和华人街坊中站稳脚跟。

赫德自知欠她人情,一张签字证明又不是什么违规的东西,于是爽快答应。

这份海关盖戳、赫德签名的证书,相当于一件护身符,让再有对商会心怀不轨的二憨,不管华人还是洋人,动手之前能三思一下。

自从那借“伤风败俗”闹事的几个首犯,被巡捕房罚了款,判了苦役,邻近街坊们便不敢妄动,慢慢接受了自己身边有个牝鸡司晨的商会的现实。

有时候看到林玉婵出来进去,还会跟她点点头,侧身让个路。

加上林玉婵要来海关证书镇宅,给商会戴了顶洋帽子,更没人敢说什么。

此外,林玉婵还请商会中的加盟友商动用自己的关系,若是能求来个知县、道台什么的题字匾额,也赶紧挂在商会里辟邪,刷一刷安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