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页

她跟郜德文商议过,书院坚持只收女生,避免风言风语。

即便是小男孩也算了。他们有大把其他的选择。

她给这位友商介绍了英华书院,去跟郑观应做同学。

--------------------------------

一个月后,当林玉婵再临玉德女塾,听到几个学生在用磕磕绊绊的英文跟康普顿小姐唱“are you sleepg are you sleepg brother john”的时候,感动得一塌糊涂。

这是她参与创办的书院哎!

当初在学校里做题做到吐,今天终于成了那个“可以随时进教室视察”的,学生们见了她还鞠躬,可谓咸鱼翻身,有种衣锦还乡之感。

虽然以现在的规模,也就是个家庭补习班。但是以后……

她心里画蓝图。以后,传教士会在中国办很多学校。启迪国民的同时,也难免灌输一些不合时宜的宗教、殖民和投降主义思想。

而她的玉德女塾,是正经的华人办学,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撑起教育界的一方小小天花板,不至于让中国的民间西学教育都垄断在外国人手里……

也许以后还能开设更多科目,请来其他大佬……

譬如医科,由于男女之别,很多妇女生病只能去求女医,而当今很多自命女医之人,实际上大部分都是神婆。真正懂西医的女子少之又少,耽误不少人命。也许她可以请西医专家,培养一些初级的女性医生护士……不能让教会垄断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