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页

既然要当“圣人”,旁人自然对他们更苛刻。一旦钻了钱眼,被人参上一本,落马的风险反而更大。

所以文祥对收礼之事极其谨慎,唯恐“过界”。

林玉婵隐约想通这些,忍不住叹道:“大清官员都像您这样就好了。”

又想,难怪文祥喜欢赫德呢,两位都是廉政先锋。

文祥看她一眼,哑然失笑,过了一会儿,才低声自语:“要是都像我这样,更是什么事都办不成啦。”

林玉婵:“您说什么?”

文祥不再提这茬,忽然收起笑容,站起来,说话带了三分威严。

“苏林氏,既然你大老远上京一趟,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倒有一事,需要派人去上海办。你愿不愿意听听?”

--------------------

第222章

林玉婵全身一凛, 立刻进入战斗状态,挺直了腰板:“您说。”

她来北京是临时起意,文祥跟她聊天也是临时起意。这个临时起意的小要求, 应该不会分量太重。

国家洋务人才稀少, 第一批同文馆学生还没结业, 文祥虽然是一呼百应的一品大员,但要办某些事, 他手下那些智囊幕僚, 也许都不如她一个出身寒微的小女子。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这些闯在时代浪潮尖端的民间商人, 就是洋务派官员的“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