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间上不允许的话,不从大江上游顺流直下,原国攻灭楚国的耗费绝对会非常大。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楚国的疆域面积非常大,他们自己调集兵力与粮草都要耗时日久,入侵者还要从本土调粮,消耗怎么可能会小呢?
运粮这种事情,运输的粮食越多,代表着所需的人力和畜力跟着增多,运输的人手与牲畜一旦多了,消耗在途中的粮食肯定不会少,一般情况下,运输一斤粮食抵达前线,消耗在运输途中的粮食可能就有十斤。
以前原国攻灭卫国、齐国、郑国、宋国、燕国等国家,也就灭燕之战的消耗比较大,其余都是在家门口,并且那些国家的疆域面积不算大,交通上也比较便利,消耗自然是不会太夸张。
接下来的灭楚之战不一样,从踏出原国疆域抵达楚国都城,路途长度多达千里,别说攻势进展顺利之下,原军肯定还需要继续南下了。
而原国无论从调集兵力还是粮草,其实也会进行消耗,家底薄一些的话,可能连启动灭楚之战都困难。
现在,从原国最西边的疆域开始算起,一直到东边的沿海,里程数长达两千八百里;从最北面到南边,宽度约是一千九百里,总疆域面积约是一百三十三万平方公里,比之秦帝国大一统时期少两百零四万平方公里。
这是原国还没有吞并巴蜀,并且楚国、越地和岭南三地暂时不算原国疆域的一部分。
仅以人口来算,原国现在的人口跟秦帝国一同时期也少了一千多万。
在科技这一方面,原国则是全面领先秦帝国一统时期。
“在‘巴’我军数量多寡?”
“回大王,至今已有二‘师’之数。”
“金牛道果真可通往‘蜀’地?”
“大王所称‘汉中’一地,应是交通要道,可通巴蜀。只是,些许路段仍修栈道。”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原历史上巴国害怕蜀国,邀请秦军入巴国进行保护,只不过秦国为了让巴国自行开辟通道,玩了一手“牛粪金”的操作。
牛拉出来的是金子?该是多傻才会相信啊。
然而,再离奇的事情都有人信,比如到了地球轨道全是卫星的时代,有人说地球并非球形都有人愿意相信,巴国君臣相信牛会拉出金子,好像也能够理解?
近期智瑶在迟疑一件事情。
原国攻占巴蜀或许用不了太久的时间,后续的有效控制才是最大的难题。
毕竟,当地人都是栖息在山区,不鸟原国官府,难道要每次都派兵进剿吗?
如果无法有效控制巴蜀的话,疏通大江或是进行其它水利工程,人力从哪里来首先是一个难题,再来就是一再被袭扰也无法进行相关工程。
智瑶很努力进行回忆,郁闷是找不到秦国怎么使巴蜀服从统治的相关记忆片段,只是很清楚绝对无法像楚国对吴地、越地那般使用杀戮手段。
吴地和越地也多山多水,只是并不存在连绵的山脉,再则就是文明气息比巴蜀浓,能够作为栖息地的区域早被探明,想找到躲藏起来的反抗势力还是比巴蜀简单的。
巴蜀那边,百分之八十以上全是山林,山脉一座连着一座,光是平时的赶路走起来都困难,何况是在战时随时可能被袭扰或埋伏的行军?
所以,要是在巴蜀行使杀戮手段来进行统治,秦军征讨岭南三地的情况就会成为原军必然遭遇的现状,短时间内不可能稳定,死的士兵数量必定会非常多。
一直到秦帝国灭亡之前,岭南三地都还没有屈服,直至后面赵佗各地自治并且转变统治策略,还是花了数十年时间才形成有效统治,只是让后来的汉帝国享受教化的成果。
“也许放纵才是最合适的手段?”智瑶真没有奢望能够从巴蜀获得什么产出,维持表面统治是能够接受的事情。
在这种想法之下,原国也就不可能在成都平原展开水利工程,要不然在那边出现一个产粮区,不等于是制造地区不稳吗?
就是那么直白,一旦有大片产粮区,进出巴蜀的难度太大,一定是在给割据势力创造机会,原国的重心不是在秦地,巴蜀的建设也就变成可有可无。
在这种情况下,极可能需要等蜀地的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出于本地的需要,再肯定中枢允许并进行支持,相关的水利修建才会提上日程,到时候中枢同不同意还是两说。
并不是在开玩笑,到有宋一朝时期,蜀地的发展无比优异,致使中枢那边不断打压,一度径直蜀地官府对水利工程进行维护,怕的就是一应条件太好,哪个野心家将出入口一关形成割据,搞到宁愿少收税,乃至于蜀地出现各种本可以避免的天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