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但在场的都不是傻子,都猜出她要说的是“我又不是个残疾”之类的话。

气氛再一次僵住。

孔殿承看看压抑着怒气的师父,再看看表面平静却一言不发的师娘,最后把视线落在老太太脸上。

他从老太太的表情中读出“我都是为你好,没有孩子等你老了就知道后悔了。我是你妈,还能害你?这么大的人了,一点都不听劝……”等意思。

或许郑秀霞的表情没有这么丰富,只是孔殿承脑补过度,但他觉得老太太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所谓“擒贼先擒王”,让郑奶奶改变想法才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孔殿承走过去添了一圈茶,趁机开口:“师父,我也是当事人,而且都快十六岁了,您也得问问我的意见啊。”

“您和师娘都对我很好,就是不在一个户口上,我将来肯定也会孝顺您二老的。”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孔殿承的行事准则,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

他接着说:“我觉得,办领养手续完全没有必要……”

郑秀霞接腔:“就是,都说那什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们都相处这么多年了,不差那点名义。”

孔殿承:“奶奶说的对,我就算不改称呼,也把师父当一家人了。所以啊,如果师父师娘想要孩子,那完全可以领养一个女孩儿。闺女是暖心小棉袄,也能和师娘有共同语言。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听他应和,郑秀霞还觉得有了帮手,但很快就意识到,他们不是同一阵营的。她从没想过让儿子领养孩子,而是想要亲生的孙子。只是,她一时没有想到反驳的话,就没有吭声。

池舒云闻言皱着眉,也没出声配合孔殿承。

孔殿承:他的队友如此不给力!

他只有自己发挥:“奶奶,您肯定是为了师父好,怕他老无所养,没有孩子的陪伴会孤单……”

“可不是么,你说做父母的容易吗?他都一把年纪了,还没有你个小孩懂事。”郑秀霞有一种和老姐妹们一起话家常的感觉,接话十分积极。

孔殿承应对着郑奶奶的倾诉,余光瞥见师父起身推着师娘飞快地逃离现场,只留下一句“你们先聊,我和明桦从外面回来还没有换衣服”。

孔殿承一脸无语:队友不仅不助力,甚至还背刺他!

他还听到渐渐飘远的一小段对话:

“这样好吗?小承他……”

“我看他挺会哄老太太高兴的,咱先歇口气。”

呵,这就是几分钟前口口声声要领养他的人!

果然只是把他当工具人,用来应付郑奶奶。

孔殿承心里吐槽着,注意力又被郑奶奶的话拉回来,他附和道:“对!我师父有时候真的太任性了!”

郑秀霞:“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还要我这个老母亲操心。他从小长到现在,一路顺风顺水,性格就太单纯,现在还一心只有爱情。”

“那您肯定很疼爱我师父,才把他惯得无忧无虑。”孔殿承应和地吹了句彩虹屁,心里却反驳一句:中年人怎么就不能有爱情了呢?

以及,他师父今年才四十四岁吧,更确切一点,四十四岁生日还没过呢,怎么就快五十了?

但郑奶奶有一句话,他是十分认同的,师父就是被宠大的,所以四十多岁依旧活得纯粹自在。

*

如果你和大妈或奶奶拉过家常、侃过八卦,就会知道,她们谈起这些,既没有隐私界限,又不讲究逻辑,话题十分跳跃。

孔殿承现在就在接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关系师父隐私的信息。

从师父如何被家人宠爱,到师父和师娘的爱情故事,再到师父的家庭构成,他现在算是了解个透彻。

他梳理出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