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陵,乘也),理势然也。故古者圣王制为等列,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延及庶人,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贾谊以堂、陛、地、廉寓,应建立等级来喻。亦说明汉代建城,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
国都如此,郡国、县、道、邑也是如此。
各级城邑的城郭大小,城墙高度、城门数目,皆有具体规定。
“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傍三门。”系指王都而言。王都一面三门之制,到汉代仍严格遵守。《西京赋》:“旁开三门,叁涂夷庭。”“一面三门,门三道也。”
而诸侯的都邑,通常是一面两门。
城墙宽度也有规定。诸侯的都邑宽不过三丈。
此外,关于明堂、辟雍(明堂外水曰‘辟雍’),也有规定。《郊祀志》:“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伴宫。”“泮之言半也。”即诸侯只有天子所建的一半大小。《白虎通》:“天子之坛方五丈,诸侯之坛半天子之坛。”也是此意。
《初学·居处部宅之条》:“宅亦第(宅第),言有甲乙之次第也。一曰出不由里门,面大道者名曰第。爵虽列侯,食邑不满万户,不得作第。其舍在里中,皆不称第。”这是对“第”的规定。
当然。法规虽森严,逾制情况仍然存在。《汉书·食货志》:“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车服僭上之限”加之,皇室日渐奢华,诸侯争相效仿。城郭建造上也多有逾制。如《汉书·梁孝王传》:“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称警,人言跸,似于天子”。
当然,刘备没必要与梁孝王相比。
一切都按规定修造。且尽量按下限执行。
能开两门,只开一门。版筑夯土,再内外包砖。厚度在三丈之内。角楼、谯楼、堞墙、瓮城、箭楼、床弩等,一应俱全。再引郦亭沟水环绕成护城河。又令周泰、蒋钦分兵拱卫,足可保西境平安。
当然,这还都只是存在于图板上的设计规划。具体实施起来,哪一项都颇费时日。
又怕急功近利,多生事故。刘备严令苏伯切勿急躁。更不得延长工时,克扣薪资。好在新募劳力,有足够的熟练工传帮带。未曾发生大的伤亡事故。磕磕碰碰在所难免。送去病舍施以良医汤药,不日便好。
同吃同劳,让淮泗汉子与本地附民的关系,日渐融洽。再行姻婚嫁娶,不出数代,便成一家。
刘备从未如此忙碌。竟不知一日三餐,身旁皆有编钟鼓乐,翩然而舞。自己正坐享王侯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