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页

“更何况,如今谈论如何处置李逵还为时尚早。是升官,是褒奖,还是贬谪,都需要西夏国内的叛乱平息之后。眼下西夏国内的叛乱,对我大宋颇为有利。龙州和洪州两地,失而复得,绥德军正准备攻银州,环庆路永兴军准备攻打韦州。如果这些州府被打下来之后,岂不是我大宋对西夏的战略目标都实现了吗?”

“话不能这么说,理是理,错是错,不能一概而论。”

“为何不能一概而论,就因为有人违背了祖制,而让本朝接连大胜。还是子宣兄觉得,恪守本分,却接连损兵折将,丢失国土的官员才好?”

说到这里,蔡卞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对李逵歌功颂德。反正在他看来,能为朝廷收复失地的功劳,任何恭维都不为过:“官家,臣以为不管西夏结果如何,本朝已经得利。如今朝堂应该商讨如何进一步收复失地。同时对李逵的安抚,也可以从他的族人上想办法。”

蔡卞平日里不怎么参与朝堂的争论,主要是他也知道自己资历晚。他是熙宁三年的进士,而如今朝堂上的主要大佬们,都是仁宗时期嘉佑二年的进士。曾布、苏辙、章惇等等,都是嘉佑二年这一科的进士。他们斗,属于窝里斗。他要是搀和进入了,属于小孩子不懂事。仁宗皇帝点的进士,与神宗皇帝点的进士,差了一个辈分。

他要是处处争先,不仅没人会服他,反而认为他是利用岳父王安石的威望,狐假虎威。

曾布冷哼一声,决定先偃旗息鼓,他原本打算先欺负一波苏辙再说。可没想到,蔡卞这个二五眼,竟然还敢投递叛变?

就连曾布心里也和明镜似的,真要是拿捏李逵,绝无可能。主要是甭管西夏接下来如何,李逵的功劳是实实在在的,没人敢抹杀。他主要是担心,万一苏辙也能在这份收复失地的功劳上狠狠地捞一把,他何年马月才能当上副相?

可以说,曾布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打压苏辙。

可没想到,半道上遇到个蔡卞,对他穷追不舍,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皇帝见大臣们吵,就已经足够头痛了,好在蔡卞还算识大体,说两句公道话,没有让争论继续下去。

听蔡卞的意思,似乎笼络李逵的族人,大有可为。

赵煦看向了章惇,章惇也觉得这是个办法。因为李逵的功劳,是没办法宣扬的,只能背地里给好处。赏赐他的族人和家人,也是不错的办法。毕竟,偷偷溜班,帮敌国搞政变,说出来,确实不怎么堂堂正正。可大宋收复了三州之地,那是实实在在的实惠。甚至还能趁着西夏内乱,还能继续扩大好处。这才是最大的好处。同时西夏内乱之后,必然会国力衰弱,大宋对西夏的优势将更明显了。

章惇躬身道:“臣附议。”

李清臣本来就对封赏李逵没有意见,他找个便宜学生,等于是救了他。西北大战打起来,连他都被吓了一跳。

西夏的太后皇帝齐上阵,这是要搞那样?

尤其是西军面对三十万大军,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只能苦苦支撑。要是防线溃败,他这个枢密使就可能要被西北战事不利而背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