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码头没有,商人过去一说别的码头如何如何,这个码头立即去学。
比起农具传播的速度还要快,务农的百姓有时习惯了之前的模式,要改变得有个过程。
商人眼中是利,一个月中搬运节省两天时间,一年能多出来将近一个月。
李成器看着杠活的人把一个麻袋片子搭在肩膀上,别人往上摞装着货物的麻袋。
一个麻袋又一个麻袋摞上,堆得高高的,此人一手搂、一手扶,歪个脖子,走在跳板上,颤抖着几下过去。
货物卸下,转头又从另一个跳板上去。
有的则是卸完货,用手抹一把脸上的汗水,拿起旁边的竹筒,在大缸里舀一下子水浇在头上。
再舀一下子仰头灌,竹筒一扔,拎麻袋片子上船。
“明天我成立成衣行联盟,先给成衣行打广告,学易弟庄子上干力气活的那种。”
李成器看民间疾苦,攥了下拳头。
他说的庄子上的服装是坎肩,布料用帆布,干活的时候没有袖子碍事。
同时坎肩部位的口子开得很大,一动起来,风就从中过,还能凉快。
至于帆布,结实,有尖锐的东西一下子都扎不透。
当然,庄子上使用最多的是平板推车,谁愿意扛来扛去的,累。
“兄长去操办。”李隆基支持。
“兄长看,易弟今天解决一小部分人的事情,明天解决一小部分,今天拿出来个插秧的工具,明天拿个收割的工具。
看着每一件事情都不大,等越来越的事情被解决,越来越多的工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