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陶谦无奈,只好点起军马,出城相迎。只见曹军人人身穿白衣,如霜雪涌至,中军高竖一面大旗,上书“报仇雪恨”四字。

曹军列成阵势,曹操纵马出阵,他身穿缟白丧服,扬鞭指向陶谦,大骂道:“老匹夫害死我父,尚敢现身么?”

陶谦无奈,亦拍马立于门旗之下,向曹操欠身为礼,道:“在下本欲与曹公结好,因此才令张闿相送令尊,不料张闿贼性未改,杀人劫财,造成惨祸,绝非在下之本意啊!”

曹操充耳不闻,大骂道:“老匹夫杀我生父,尚敢胡言乱语!众将士替我先把此老匹夫生擒活捉,血祭我父。”

夏侯惇应声而出,直扑陶谦。陶谦慌忙避入阵中,夏侯惇不舍,追杀而来。陶谦的部将曹豹,连忙挺枪跃马,接住夏侯惇,激斗起来。

就在此时,忽然平地刮起一阵阴寒烈风,刺人肌骨,飞沙走石,伸手不见五指。曹军兵士不由大恐,均认为是被惨杀的数十万冤魂出现了,斗志顿时失去。曹操只好下令,先行退回,扎下营账,改日再战。

陶谦根本无力追杀,只好亦退入城内。他把幕僚将士召到府中,长叹一声道:“令徐州百姓死难,是我的错!曹军势大,无可抗衡,我只好自缚入曹营,任其宰割,以消其恨,救徐州百姓之难。”

陶谦舍己救民之意已决,他说罢,便欲安排他赴死的后事。众幕僚将士均痛哭流泪,但又无计可施。

就在此时,帐下有一人站前一步,进言道:“陶府君镇守徐州,待民宽厚,甚得民心,百姓皆愿与府君死守,曹军虽然势大,但众志成城,一时亦绝难攻破,此民心士气可用也。我尚有一计,必教曹军大败。”

陶谦一听,不由一阵惊喜,细看原来是府中别驾幕僚糜竺,甚有智计。陶谦忙问道:“糜别驾有何妙计?”

糜竺道:“我愿亲赴北海郡,求北海太守孔融起兵救援,再派一人前去青州郡,求青州刺史田楷救助,若得二家救兵,则曹军必退也。”

陶谦见有一线生机,便打消死念,当即修书二封,一封交与糜竺,另一封交一位姓陈名登的谋士。二人匆匆而去。陶谦打起精神,率众守城,决心抗击曹军。

北海郡太守孔融,是鲁国曲阜孔子的二十世孙,亦是当日讨伐董卓十八路诸候之一,但其实力不及袁绍、刘表、孙坚、公孙瓒等人,与陶谦等的小诸候一样,只能勉强偏安于一角。孔融所辖下的北海郡,在山东昌乐县一带地域,与陶谦的徐州郡为邻。鏖竺因此判断,徐州被攻,唇亡齿寒,北海亦早晚必陷曹军之手,孔融不能不救徐州之危。

糜竺赶到北海郡孔融的治府昌乐县,拜见孔融,呈上陶谦求救信函。

孔融阅毕,便对糜竺道:“我与陶谦交厚,彼此为邻,徐州有难,我岂能不救?但曹孟德与我亦无仇怨,出师无名,恐军心不服。我先修书一封,派人送去给曹操,替彼此调解。若他不从,再行起兵不迟。”

糜竺一听,知孔融亦畏惧曹军势大,恐惹火烧身,调解之说,不过两面讨好的缓兵之计,不由大急道:“曹操倚重兵威,绝不肯和解也。”

孔融不答,依然修书一封,派人送往曹操营中。糜竺心中焦急,却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