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

尺长的一根,木头包着一根黑色的细芯儿,看起来没有多少,一根却能用很久。

这种近来才在市场上出现的铅笔,真正的读书人当然不会看在眼中,但却很受小生意人、有点闲钱的小家庭喜欢。

能有一根方便非常的铅笔记记东西,在平常人家看来是很大的一笔财富。

更何况,这个笔,还有这个小坊子出的纸,都是价廉物美的好货。

一捆十根的铅笔,只需二十文。

一叠百十来张的雪白纸张,也是仅仅要三十八文。

这样的价格能拿到如此好货,小贩们在一开始都怀疑这家坊子是骗子来着。

“一百捆铅笔三百叠纸,”阎山拉着小车站定在院门口平坦的路上,大声道:“你们几个分分,确定各自要多少过来拿货。”

随着得知这个铅笔坊子的人多起来,这边就多了一个规矩,每天不管多少人来拿货,不准包圆儿。

于是在保宁府的大户人家还没有察觉的时候,这么一个小小的铅笔坊便用这么细水长流的方式经营了起来。

自铅笔坊开张到现在,才短短的一个月过去,然而这附近人家的孩子,乃至大半个外城以及郊外的半大孩子,都来了这个地方做工。

阎山还有快到四川时收留的另一个叫做康宁的孩子,都有在恶人手下讨生活的经历,小小年纪便练就一副看人的本领,因此有他们俩总管着,铅笔坊雇佣的这些孩子竟没一个敢耍滑头的。

当然,现在的孩子大部分生活在温饱边缘,能有一个吃饱肚子的地方叫他们做活儿,便已经是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