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永和宫的奴才命好,跟了您这样的好主子,把奴才们当个人看。可宫里还有许多地方,把小太监看的连畜生都不如。这就罢了,好歹命在呢。多少人在净身的那道槛,就没跨过去。”小太监拿袖子擦了擦脸。
他知道宫里不能哭,但是想到经历过的苦楚,眼睛实在忍不住泛酸流泪。
“主子,奴才没忍住哭了,奴才一会儿就去怀恩公公那里领罚。”小太监自觉道。
阮酒酒道:“起来吧。罚什么,今儿本宫大喜,只有赏,哪来的罚。再者,你这是喜极而泣,本宫许了的。”
“你是永和宫的人,是自己人。本宫说句实话,粮种非我一人之功。我不过是从书中拾前人牙慧,提了两句,再出了些钱。在农庄种稻,四处勘查土地辛苦的人,不是我。甚至本宫那在云南的族兄,真正论起功劳,也不如四处奔走和在田地侍侯的老农们。”阮酒酒实诚道。
小太监不赞同道:“底下人本来就是要出力做事的。奴才没种过田,但是奴才小时候,家里也是种田为生的。庄稼人种田,看天吃饭,年景好收成不错,年景不好,便只能卖儿卖女,熬过饥荒。没有主子您的建议和资助,大多数一辈子不踏出村里的庄稼汉,是寻不到您实验出的好粮种的。您的功劳,就是最大的。乌雅大人的功劳,也是实打实的多。”
“再厉害的农人,最多能帮到的,也只是同乡的农田。主子您,帮到的却是半个大清的农人。”小太监垂着脑袋的眼眸里,是无比的狂热。
现在,若有人敢在他耳边说主子一句不好,他拼了命,也要砸碎对方的脑袋。
好的粮种,好的种田方法,救的是无数百姓的命啊。
阮酒酒没想到,小太监情绪能那样激动。
在万寿宴的大殿上时,她呈上三季稻、双季稻粮种推广手册时,她能感受到朝臣们灼热的眼光。
但是,那些眼光和小太监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