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温婉在郑王的手上,写的就是‘舅舅,等以后,我会百倍千倍地还你’。她自己两成股份卖了二十多万两,那郑王两成半的股怎么着也能卖个三十万两。三十万两的百倍千倍计算出来后是什么概念。郑王管着户部,每天都为没钱忙得头昏脑袋涨得,看着温婉那么自信的话,能不震惊。
淳王则是沉默不语。百倍千倍,那是上亿两的银子啊。看来,自己一时心血来潮出的主意,还真是出对了。无意之中,竟然让他发现了那孩子有富国之才。现在国家最需要的是什么,自然是钱财了。如果皇上知道了温婉有富国之才,郑王的筹码增加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淳王压根就没想到过温婉会说大话。如果是其他人,他听了只会说一句狂妄。但是温婉,温婉在他的印象的,做事异常谨慎,甚至可以说有一些死板。他很清楚温婉做人做事都是非常有原则的人,这样的人,既然敢写这样的话,就一定是有十分的把握。
如果今天不是因为被郑王感动,她不想平白占郑王这么大便宜,她绝对不会写下这样的话。富国之才,淳王想到这里,再想到温婉将由他亲自教导。心情彭湃,以后跟着沾光,只要沾上一点,那他们淳王府,再就不发愁银钱了。他也不用担心没银子用了。美人宝物啥的,可全都向自己飞来啊!他这会也跟着郑王一般,激动了。
二百一十五:筹谋(上)
郑王则是在回王府的马车上,仔细思索着温婉跟他说的话,有几分是真的几分是假的。想到最后,却是一笑。这个丫头,心底里到底有多少东西,谁都不知道。就拿棋艺来说,连跟她行影不离的夏影都不知道她的棋艺竟然如此之高。如果那天不是心血来潮,那丫头对他又甚为信任,到现在都不会知道。如果今天不是因为被自己所感动,估计打死她都不会表露出这样一句话来。
如果是别人,郑王一定以为她是说空话的。可是温婉,仅仅在四年的时间内,就积累了一百多万两银子,这份敛财的手段,当今世上无一人能及。就连号称商界奇才的玉飞扬都做不到。而玉飞扬,也是因为在算计温婉不成之中,彻底被温婉所折服,才背叛了赵王,改投了自己。如果玉飞扬不是知道了温婉有此等能力,会让他倒戈吗?
还有一点,在那四年里,他每个月都有跟温婉同信。有时候他也会随意问到温婉做生意的事,但是温婉回信都是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跟他说起这些生意。好象这些生意对她来说,就跟小孩子过家家,玩闹一般,她根本就没在意,只为了好玩,打发时间。
以前他只觉得温婉可能也就当成一种兴趣,所以才没有太在意。现如今看来,温婉还就真的有可能只是当那些生意当成孩子玩闹的游戏一般。因为,他还真没见温婉为银子在乎过。这么想着,恍然记起那日他送的那上万两银首饰时,温婉一听,撇了撇嘴就收下了。当时还表示等以后赚了钱就还给他。那时候的温婉,可不是如今这状况,那丫头当时身上可是连一两银子都没有。吃的穿的住的,可全都是王府里的。可温婉那时候的样子,却是一点都没把那上万两银子放在眼里,在她眼里那上万两银子就跟豆腐白菜一样,张张嘴就来了。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那丫头表示受不起,但那态度可没一点惶恐不安的,还给他当时也只是认为白占便宜不好。
那么多的表现都不是偶然,而是这个丫头,心里确实是自信自己能赚了这些钱赚回来,能以数倍还给他。一次是偶然,两次三次就不是偶然,只是他以前没注意罢了。也就是说,这个丫头,还真有这个才能,只是一直都只是隐藏着没表露出来罢了。
上千万甚至上亿的银子,郑王想到这个数字,想到如今国库空虚。他仔细思索着。如果放温婉出去,对温婉是好是坏。对他是利是弊端。郑王想了好一会,最后想到,如果温婉真有这样的才能,就更应该放她出去历练,而不是送到皇宫里,白白浪费了那丫头一身的才能。反正父皇宠溺着那丫头,呆不呆身边也都一样。
再有,放在后宫争夺,终究还是落了下乘。国家的储君,靠得可不是女人耍的那些不入流的手段。靠得是真本事,是能治理好国家,是能知人善任,能有能力有魄力让国家繁荣富强,让百姓安居乐业。他以前是不知道温婉有这个才能,现在知道了,就不需要再将这个丫头放在那豺狼之地了。如果让父皇知道了那个丫头富国之财,说不定他的胜算更多了几成。
想到这里,郑王立即将这个念头抛弃掉。不行,暂时她还不能将这个信息透露出去。如果父皇知道这个消息是他透露出去的,到时候天知道父皇会怎么想的,又会有什么后果。他觉得如果温婉真有此才能,只要能用,男女又有何关系。就算温婉是女子又如何,只要能给他赚大量的银钱,可以给他分担不少压力就成,他就没这个顾虑。又不是让温婉参政在朝为官,也违背了祖制。他是没关系,但是父皇呢,父皇如果知道是他特意散出的消息,会不会认为他无能,会不会认为温婉一直都在装疯卖傻,认为温婉其实一直都是在装。到时候要是认为温婉这所有的一都是装的,其实这个孩子是内有乾坤。不行,这个事情,暂时不能透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