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熙打小看惯了他阿玛对额娘小意殷勤的态度,潜移默化的认为福晋娶进门就是要好好爱护和尊敬的。
若是他以后的福晋,也像额娘这么厉害,那他就听福晋的。
若是个柔弱的女子,那便由他来保护她,万不会让她受委屈。
鄂伦岱福晋听得补熙这一番话,哭笑不得。
她倒是没有让儿子为未来儿媳守身如玉的想法,只要不宠妾灭妻、耽于女色、后院不宁,并且不在娶妻之前弄出庶子庶女就够了。
当然,若是补熙愿意守着妻子一生一世一双人,她也绝不插手,往儿子后院送人。
日子是小两口过的,她只盯着他们不犯大错就好。
鄂伦岱福晋倒是对女婿的要求,十分严苛。
不仅要洁身自好,且要懂得温柔小意、体贴顾人、文武全才,并且样貌俊朗。
这样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原是不敢想的,谁知胤禛自己送上门来,那她们家自然笑纳了。
“你在男子最容易掉入陷阱里的女色上,倒是机灵警惕的很。怎么换了个性别,就脑子不清楚了。”鄂伦岱福晋道。
“我问你,你说的那位骗你钱。”鄂伦岱福晋道。
“额娘,是我自愿资助的。我要白给他,他还不收,非要送我几只厉害的蛐蛐儿,才愿意收下我给他的钱。额娘,他是个好人啊。”补熙打断道。
鄂伦岱福晋深吸一口气,她不和蠢货计较。
“好,就说你那位同窗,他姓谁名谁?是佟佳氏的儿郎,还是走那家姻亲关系进佟家族学读书的。你去他家中看过吗?找人调查过他说的问题是否属实吗?即便情况属实,可曾打听明白,是如何导致他家如此落败的。能进佟家族学读书,又是八旗子弟,能把日子过的这么惨,可不容易。”鄂伦岱福晋道。
在京城,只要和佟家沾亲带故的,做什么事儿都顺当一些。
而能挤进族学,证明自己有点儿脑子,至少不是过于愚钝。
八旗子弟又有朝廷补贴,他若是进军营里去,每月少说有三两银子。这银子不算多,却也足够一家五口嚼用,吃得饱穿的暖。
便是年纪不到,不能进军营,族学里面对家庭贫困又有读书天赋的学生,有专门的拨款补助。
八旗子弟的读书天赋,可不用像汉人读书那般竞争激烈。
若肩不能挑担,手不能读书,那么既然能搭上国公府的孙少爷,至少算是伶俐的,到补熙身边当一阵子书僮也能攒一些银两养家糊口,把困难日子撑过去。
康熙朝的八旗子弟日子不难过,甚至因为康熙对八旗子弟要求高,真正走狗斗鸡、游手好闲的纨绔不多。
不似清朝晚期时,一代代的人生下来,人满为患,朝廷又国库空虚,养不起八旗子弟了。而困于祖宗规矩,八旗子弟不能经商不能务农,不能与汉民争利。若是自个儿不争气,日子便过的差了。
这个时候,不是没有过的差的八旗子弟,但是大多只是遇到个小坎儿,辛苦几年熬过去了,日子就能过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