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抢先问道:“对教化天下,太尉公可有什么上书?”
诸葛诞随即开口说道:“陛下,若是要教化天下,应当是继文皇帝之政,令地方重视教学,当今地方之学,实在不堪。”
“只有将教化当作政绩考核里的最重,方才能让各地官员重视这件事”
诸葛诞自然是侃侃而谈。
这位诸葛公,是有名的嘴高手低,别人都是眼高手低,他可不同,他是清谈的祖宗级人物,论这种大谈阔佬,他可以拉着群臣谈上几天几夜,可若是让他去操办,他未必能做的出来。
听闻当初明皇帝得知民间的浮华事后,召集群臣来下达诏令,结果就发现朝中都是诸葛诞这种废话连篇,做事极为粗糙的人。
明皇帝勃然大怒,这才将这些人给一并罢免。
曹髦却很能接受这些。
在诸葛诞用了很长的时日诠释了自己对教化的意见和看法后,曹髦开心的拍起了手来。
“不愧是太尉公啊,您的话,正是朕最需要的啊!”
“往后,就按着太尉公的这些上书来操办这件事,若是能成,定有太尉公之大功啊!”
这次朝议的氛围似乎舒缓了很多,诸葛诞听到皇帝的话,此刻看起来居然有些迟疑。
他并没有如大臣所想的那样带头对何曾发动冲锋。
诸葛诞迟疑,王肃止口不言,王昶更是闭上了双眼。
这三人不带头开团,其余大臣也无法动手。
而就在此时,最后一个大魏重臣,皇帝心腹,天下基石,卫将军司马昭走了出来。
司马昭会参加每次的朝议,有些时候甚至还会去尚书台。
可他很少会开口发言,司马昭此刻朝着皇帝行了礼。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