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原再带着商队去利州府,例行采买粮食,结果只有向家商号有卖的。
他就带着人去向家商号买。问了价格以后,他都听笑了,确认数次,买得多,能不能降价,向家商号都说不行。只有这个价,他们爱买不买。
宋原这时稍透露了一点消息:“我这次是买的军粮,你问问你们东家?”
向家商号的掌柜,看看宋原,哼笑一声:“没得商量,就这个价。“
宋原有耐心,在城里跟他们僵持了三天,每天都上门问价,磨缠价位。
向家商号不降价,反因宋原没走,知道他很想买,直接放了狠话,这个价位不买,过两天还要涨的。
宋原不信邪,又等了两天。
这两天等下来,就到了除夕。
到除夕开市,向家米行挂牌,粮价三十文一斤。陈粮都要二十四文一斤。
城里许多百姓都拖到了今天才来买粮食,想着大过年的,总不能没米下锅,贵一点就贵一点,少买一点,喝个稀粥罢了。
结果向家又涨价!
民声沸腾时,宋原领头跟向家掌柜的理论。
一言不合吵起来,牵扯出来前因后果。
就是因为宋原买得多,他也诚心想买,所以向家才这样涨价。
宋原怒极,也有对百姓们的愧疚。
他双目赤红着望着百姓们拱手道:“对不住大家了,没想到我来买粮食还买错了,向家抬价,让大家过年都吃不着饱饭,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这样,我前阵子还有一批粮食没运走,大家照着常价,十四文一斤,想买的跟着我家伙计去买。我损些仓库租子,给大家伙赔罪了!”
十四文一斤,确实是损了仓库租子。
很小的一笔租金,因为大头在府城兵屯。
粮食运过去,常家的兵守着,向家商号半点风声都没听到。
文官哪能朝军营伸手?当地关系的打点,也是别人找向家。
向家人在外头打听过宋原的动向,知道他那个仓库里就两千斤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