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懂的。商务令里有农作物、其他物品加工,从朝廷往下推广,各地再去实施,直到变现,都需要时间。
他扬名,也需要时间。
谢星珩拿了一堆书过来找灵感,还把顾慎行编写的教育课本拿来看,定了一个小目标和一个大目标。
小目标是编写寓言故事,大目标是编写字典。
字典不用跟《新华字典》一样全,他把拼音写上,初版就把常用字录入。
再做一个拼音版本的寓言故事,包含几个经典寓言,比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等。
他执行力强,确定一件事,就在桌上书写计划,将优缺点摆出来,确认可行性,然后列出优先级,决定先搞字典,编写《大启字典》。
一个皇帝的功绩,文成武治都要有。
文化层面的突破,同样能名留青史。
谢星珩自认不是圣人,无法为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只能拾人牙慧,以此取巧。
他当天就把拼音列表写出来,单独整理成册。隔天开始,往相应的拼音后边添加文字。
这过程里,他看见某个字、某个词,来了灵感,会转头去写写寓言故事。
翰林院的节奏很慢,若没有勾心斗角往上攀登的想法,一坐坐几年都没人管。反正大家都忙着做学问。
因在做正事,谢星珩也懒得想法子出错。
他成天这里缠着人,那里缠着人,叫翰林院的学士们,来学学拼音,试着推广,都不够惹人烦的。
而江知与收拾好心情,去融入京城的生活,闲暇时间,跟着苏冉去参加些花会、茶会。
他有常夫人夸赞,常家的几个媳妇夫郎对他亲近,苏冉这头,又把苏家姐姐叫上了,虽来京城的时日浅,家族无背景,夫君官职小,在后宅的社交上,整体没受大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