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页

名声在外,犹如烈火烹油。

若不给,那就是见死不救。

但这个伎俩,他们早在丰州县见识过。

而舆论引导,也是他们所擅长的。

不论来闹事的人是谁,是被煽动的,还是来挑事的。

既然来要粮食,求个生路,江知与统一捉起来,全送到盐场去。

盐场的工人缺口很大,全民制盐的计划是美好的,推广却需要时间。为着不耽误事,盐课司的招工布告还贴着。

凡是去制盐的人,都能领一份工钱。有钱有粮,怎么不算是救人?

若说是把他们送入虎口,那不需要江知与去处理,盐课司的人自会收拾他们。

真正活不下去的人,会挑活干吗?

喂到嘴里的饭,还要挑肥拣瘦,嫌咸挑淡?有这种事吗?

江知与也不在乎少数人是怎么想他的,同僚为着捧杀,各处愈发配合,他反而高兴。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为官为商者亦是如此。

他调整粮价以后,进行了招工,紧接着就是卖货变现。

海城都这样了,别地因盐价造成的动荡不会少,货物不比和平时期,相对难卖。他走海上商人的路子,去做海上贸易。

皇商傲气,自认与一般商户不同。也因此,仓库陈货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