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支箭矢在火药的催动下,一窝蜂的射入象群,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不少倒霉的象奴象兵纷纷中箭,惨叫着跌落下来。
但对皮糙肉厚,且身披铜甲的战象来说,这些箭矢还构不成多大伤害,只会让它们愤怒!因为射在没有披甲的地方,还是有点疼的……
却不知神机箭上的火药筒,是二踢脚性质的。那些射出来时没多大动静的火箭,飞至战象身周时,却发出了巨大的爆炸声!
那砰砰作响的爆仗声,把猝不及防的象兵都吓了一大跳,更别说大象了。好吧,大象不会跳……但它们张开耳朵,尾巴乱摇,开始裹足不前,显然是受惊了!
……
之前朱桢和沐英便对麓川倚重的战象进行过仔细研究。
朱桢不光懂人心,而且还很懂动物。他小时候住的东五所,都被太监宫女们亲切的称呼为‘动物所’来着……
虽然没法把大象养在‘动物所’里,但楚王殿下经常去宫里的象房,跟孙胖子一起喂大象,对大象的性格十分了解。
他知道,大象虽然身材高大、皮厚肉糙,等闲刀箭根本伤不到它。但弱点也很明显——它们胆小不易控制,而且惧怕火光、爆炸声。一旦惊吓过度,就会不管不顾地掉头跑掉。
后来在昆明,利用土司们进献的大象进行实验时,他们发现它还有个最致命的缺点——大象是群体性动物,会集体行动。这样只要一部分掉头逃跑,其余的就算没受惊,也会一股脑跟上,把身后的自家军队冲得七零八落,象奴怎样控制都无济于事。
这时候,明军只需要紧紧跟上,就能顺势突破敌阵了。
所以此战的关键就是——吓跑大象!
当然,西南各国训练大象作战这么多年,自然也很清楚它们的弱点,并不断的作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