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啊……”太子点点头,也没细究是真是假。
其实朱桢一直留神老八的动静不假,但跟他干过锦衣卫没什么关系,真正的原因是他知道老八原本的结局……
如果历史之河正常流动,再过几年,大明将会上演胡惟庸案的下半场,而且远比上半场血腥百倍。自韩国公李善长以下,数不清的勋贵文武惨遭株连,被抄家灭族。
其中就有潭王妃的父兄於显於琥。结果於琥伏诛。其实当时王妃之父於显已经去世,但因为儿子的缘故,也被追列于胡党之中,故而朱梓感到十分惶恐。
按照史书记载,说是‘太祖遣使者至潭王处进行抚慰,并召潭王回京,不料潭王惊惧万分,竟携王妃一同自焚而死,年仅二十二岁,死后无谥,国除……’
这件事情处处透着诡异,尤其潭王的反应非常不可思议。首先,胡惟庸死的时候,老八才十二岁,根本不可能胡惟庸有什么瓜葛。
再者,别看朱元璋心狠手黑,但虎毒不食子,他对自己的儿子,还真下不了死手。
别说儿子了,就是他侄子,朱文正之子靖江王朱守谦,简直是无恶不作、屡教不改,朱元璋也只是废了他两次,将他监禁起来而已。
第一一四九章 经常上吊的朋友都知道
朱元璋对侄孙如此,更别说亲生儿子了。封建帝王就是这么双标,哪怕是爱民如子的朱元璋,对真儿子和‘如子’也做不到一视同仁。只要儿子不造反不给他戴绿帽,就不可能真的大义灭亲。
别说古人了,就是后世的人都能明白这一点,所以龙子龙孙们才会如此肆无忌惮,老八又不是小孩子了,怎么连使者来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就吓得直接自焚了?
这不合理啊。所以后人才会有各种猜测,说此中肯定另有内情。潭王肯定犯了老朱忌讳的大罪,料定回京就算不是死路一条,也会落得跟堂兄朱守谦一样,被削去王爵,囚禁至死。所以才会干脆自我了断,省得遭罪了。
推测本身很合理,但老八到底犯了什么罪,却众说纷纭,也都不足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