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页

说是到了冬天下雪的季节,只要用五谷装进一个小袋子里,写上来年福三个字,到了第二年开春之际,便不会饿肚子了,这要是在昱国可没有这麽有趣的民俗。”

易楚逸看準机会,立马昂然挺胸道:“昱国太子还真是有心了,居然还知道我们烨国的民俗,我们烨国以悉听民意而治国。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为水,君为舟,为水者能风平浪静,为舟者方能指引光明璀璨之道,这便是我们烨国的理国核心。”

闻言,烨帝很是赞赏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总算不是生气,而是欣慰了,“这几日吃点教训,你总算是学好了,还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不过治国要是治民也不全然,还得政通人和,文武齐重,里稳外镇八方太平,其间诸多,还需要你们好好学习。”

“父皇说的是。”易楚逸虚心听教,还故作姿态道:

“儿臣身为太子,要学的东西岂是一日两日的功夫,那定然得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以热诚之心接纳一切。尽我之责,尽德尽善,当然,昱国太子如此优秀,本宫也得学习学习才是。”

赫连焱目光一凝,同时看到了易楚逸和易璟瑄,一位桀骜张扬,一位高贵冷雅。

怎麽前者是太子呢?

他倒不是有蔑视之意,是从来没有见过这麽虚僞的太子。

良久,他谦和的笑了笑,“烨国太子夸奖了,本宫也不过是尽自己的本分,不辜负父皇,不辜负百姓,更不辜负自己,可没有你说的这麽优秀,如今来到烨国,也是想着虚心讨教。”

这麽客气?

还这麽圆滑?

难怪都说昱国太子虽然是个病秧子,但朝中一直没有大臣反对他的存在,这光是嘴皮子就够厉害了,真不知道为人处世又是什麽样子的。

易楚逸在心里琢磨着,好半天也答不上话。

还是赫连渺有些坐得不太耐烦,便直言不讳的问了问,“敢问烨国陛下,传说中的那一位神医是否在这里呢?”

赫连焱皱了皱眉,没想到弟弟如此急躁,这麽快就暴露来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