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页

杨善叹道,“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明明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实在不理解朝堂上文武对峙的局面是打哪里来的。”

古大将军品味着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八个字,双眼越来越亮,起身拜倒在地,“臣少年习武,一心想要报效君王,可叹大齐承平日久,朝中上下早已忘记了兵祸之危,如今天降明主,但有差遣臣万死不辞。”

杨善看着面板上快顶格的忠诚度,起身扶起他,满意的笑道,“爱卿不要着急,帮我记着武举的事就了,我们慢慢筹划着,一年不行就两年三年,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第三十四章

把武举计划透露给古大将军,杨善开心了一整天,晚上牧峥从老古口中听说了皇上有施行武举的想法,他也顾不上别扭了,跑上四楼找杨善求证。

杨善把写好的诗词集拿出来翻看,琢磨放在哪里合适,下午李侍中提到去弘文馆听政的事,他的意思是新年过后再开始,界时大皇子和二皇子也要入学,有杨善在旁边盯着,方便师生双方尽快适应新环境。

他不想等那麽久才把诗词集展露出来,传到女主所在的北方还不知何年何月呢,万一她提前把诗背出来,过后再被人扣上剽窃的罪名,他的罪过可就大了。

杨善正看得入神,牧峥就闯进了书房,他被脚步声惊得手抖了下,诗词集掉到脚边,刚好翻到岳飞的满江红那一页。

牧峥见吓到皇上了,正要伏身请罪,低头就看到纸上的字,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俯身捡起诗词集,他看得移不开眼,为磅礴激昂的词句陶醉不已,喃喃道,“贺兰山在哪里?岳飞又是谁,他是怎麽写出如此雄壮之言的?”

杨善的藏书计划被打乱,傻眼的看着牧峥,不知怎样反应才好,他小声道,“你能装做没看见吗?”

牧峥好笑道,“为何要装做没看见,如此佳作就应该传扬出去,助作者流芳千古才是,陛下还想要独占吗?”

见他并没有怀疑书的来历,杨善决定装傻到底,试探道,“我是觉得这本书出现得突兀,解释起来太麻烦了,前几天在书架上发现时只觉得字体很有趣,等老大老二习字时可以给他们当字帖,细看才发现里面的诗词都很不错,这才收起来慢慢品读。”

牧峥赞叹道,“何止不错,臣从未见过如此直抒胸臆的好词,看纸张状态至少是十年以前装集成书的,先帝晚年喜欢收集奇珍孤本,恐怕他都想不起是从哪里弄来的,只是可惜不知岳飞是何人,录成此书的又是哪位高人。”

说完他接着往后翻,又是一首李贺的诗,念道,“男儿何不带吴鈎,收取关山五十州。关山?我只知京城往东不远有个关山,那里连五十个乡都没有,哪来的五十州?请君暂上淩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淩烟阁又是哪里?最后一句是嘲讽书生封不了侯吗?给那些文官看到还不得气死。”

杨善大笑,“爱卿要是喜欢,命人多抄几本就是,你匆匆跑上来又是为了何事?”

牧峥这才想起刚才吓到皇上了,拱手歉意道,“刚才是臣莽撞了,听老古说陛下有意推行武举,一时激动就跑快了些。”

杨善点头,“我是有这个打算,大齐平稳发展了数十年,在四周蛮夷眼中与肥羊无异,爱卿不是想收服北蛮麽,是时候为大战储备人才了。”

牧峥迟疑道,“此事恐怕很难促成,那些文官把持朝政多年,别看内部党争不断,面对武官就会联起手来一致对外,陛下也未必是对手。”

他担心的看着杨善,别看皇上自登基以来在数次争锋中都能稳压文官一头,那是因为他的举措适当,愿意采纳意见,且没有触及到文官群体的核心利益,他们不过是吃些小亏哄皇帝开心罢了。

通过武举壮大武官势力就是碰到了文官的逆鳞,肯定会引来剧烈反弹的,甚至有可能造成皇位不稳,两位亲王习惯在朝堂上装哑巴,可不代表他们真的哑了,万一生出不该有的心思,皇上就危险了。

杨善也没有跟文臣硬刚的打算,赞同道,“阻碍是必然的,但并不妨碍我们慢慢谋划,你们私底下把武举制度完善出来,总有一天会找到机会的。”

牧峥看出杨善并没有冒进的打算,这才露出放心的笑容,他好喜欢这种共同谋事的感觉。

他笑着应了声,又看向诗词集,提议道,“陛下想用此书给皇子当字贴,不如命翰林院制成雕版,多印刷几份,省得皇子们争抢。”

杨善巴不得全天下人手一本诗词集,笑道,“好主意,翰林院是天下文豪彙聚之地,也可请他们品鑒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