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把三天来做出的澱粉肠装进骡子车里,在村民们兴奋期盼的目光中驾着骡子车去了县城。
他进城先去了自家宅子瞧了瞧,牡丹和翡翠如今炸澱粉肠已经做得很熟练了,那间铺子也装修好了,随时便可以开张。沈青最终托苗兴苗旺在石渠村找了一个会算账的年轻人来当掌柜——这人算起来是苗童生的堂侄,和苗秀才家关系很近,也懂些学问,但考了两次童生都没考过,算个账却是不在话下的。
另一个就是燕子婶家的小子铁山过来待客。
沈青原也是想都用兰塘村的人的,可村里识字的人实在是不多,便也只能让铁山哥做副手了。最好铁山哥跟着这位苗掌柜学一段时间,能够独挡一面:他自然也不会卸磨杀驴换掉苗掌柜,以后要做的生意还多着呢。
但要是铁山哥笨拙……沈青叹气,心道果然人才也是很重要的。他就算现建学堂,约麽也得一两年才能教出些得用的人才啊。
隔壁的翠花铺子之前已经装修差不多,此时早已开张,沈青冷眼瞧着,生意尚算不错。里面总有三两个姑娘小哥儿转悠,没个空着的时候。
沈青如今顶着汉子的装扮,倒也不怎麽方便进去了,只在铺子门口略瞧了瞧搭在外头的东西,只觉得大部分都不如小商品批发市场里得来的精巧,但也有一些精致的手工制品和刺绣制品,是现代流水线上出来的潦草机绣比不了的。
沈青一个年轻汉子挡在门口,路过的姑娘小哥儿都要多看他两眼,伙计也不住的往他这里瞟。沈青自觉看了半天,也不好什麽都不买,最后挑了一个绣了梅花的精致荷包,和两根发带结了账。
从翠花铺子里出来,沈青又去找了金牙人,一来想让他帮着张罗一个好日子开张,二来便是想再买一间带店面的宅子或者商铺,来开翠花铺子。再者仆人也要多买一些,他手上的人实在是不够用。
除此之外。沈青在空间里翻找了一番,找出一套六个小小的玻璃杯,又随意进了一个杂货铺子买了一个送礼的锦盒装了进去。打算托金牙人送去给那位帮着买东山的主簿大人,又找了一只玛瑙手镯放在刚买的荷包里,送给那位杨书办。
经历了和邵南、侯卫民打交道,沈青暂时不打算和那些长满了心眼子的官老爷直接接触,但送些礼物,在官老爷跟前挂个名倒也不错。
然而到了牙行见了金牙人,沈青还未张口,金牙人便满脸笑容地迎上来:“沈公子,你可算来了,我等你好些日子了,给你留了一份大礼呢!”
第131章 安平县·澱粉肠铺子1
如今沈青在金牙人眼里,可是一位善财金童般的人物,还能给他带来好运!且不说他卖宅子卖山头在沈青手里赚了多少,那些都是零碎小钱。单沈青将修东山的庄子、修通往兰塘村的路,就让他抽了多少油水去,这才是大头!
更重要的是,之前买东山的时候给杨书办送了一份厚礼,那礼虽是沈青送的,沈青本人却和杨书办没打过照面,一切由金牙人牵线经手,杨书办未免就将这人情算在了金牙人头上一些,翻过年来衙门开印,给金牙人一样大大的好处,平常行事也有诸多便宜。
这可都是托了沈青的福,金牙人一面真心感激沈青,另一方面也是想和这位财神爷拉进更紧密的关系。倘若他能在其中牵线,将沈青、杨书办,甚至主簿大人都拴在一条绳上,岂不是财也有、权也有,他这个跑腿的小喽啰也能多得许多好处?
人为利所驱使。尝到了甜头的金牙人这才特意给沈青留下一份“厚礼”。
“您来我们安平县也有些日子了,听说身边并没有跟着妻房家小,只有上次买的那几个小童伺候着。许多人家有意打听您的亲事,您也不上心,这怎麽行?也是在下做事不够周到,如今正巧寻摸了两个极品,您这便带回府上,只当我孝敬您的!” 他喜气洋洋的把沈青引到后院,很快仆从们便簇拥着两个教养嬷嬷,推着一个小哥儿、一个小姑娘进了房间。
沈青期待大礼的笑容一点一点僵住。
金牙人犹自不觉,依然得意道:“这还是托您的福,杨书办才高看我一眼,这好买卖才落到了我的头上!”他压低了声音凑到沈青跟前道:“去岁秋,府城的通判大人犯了大事,阖府抄没,连内眷带家仆抄了二百多人。府城的教坊司也收不下这麽多,年后便流了一些到下头各县,托您和杨书办的福,落到了我的手上。”
这是杨书办特意关照,不然他一个民间的牙人,就算和衙门偶有往来,又哪里能沾手这样的肥差?“我看这对兄妹确实姿容不错,关键是人干净。又想起公子身边也没个贴心侍奉的,这才特意将人截留下来,孝敬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