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沈小娟和沈壮,也是两个既得利益者,往日里没少言语挑衅沈青母子,享受赵艾叶压迫他们得来的东西。
沈青想起在书上看到的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沈青一直是个记恩也记仇的人。他开作坊,拔拉乡亲,除了对自己有好处之外,也是村里有许多人,曾经帮助过他。在他还年幼,还不够强大的时候,给过他一些吃食,让他能够支撑过那段艰难的时光。
哪怕只是两根黄瓜,半个窝头。
书上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沈青愿意报恩,也记得所有的恩情、乐意放大这些恩情。可他同样不会忘记仇恨与痛苦,倘若对有仇的人宽容,岂不是是在背叛曾经身处苦难的自己?
他不是圣人。
好在,连二婶也没再多说沈小娟,而是转而说起其他:“也是因为今天的事儿,我才知道,沈家那老婆子这麽干,不是一回两回了。你们道我婆婆是怎麽和沈家老婆子结的仇?”
第148章 村中琐事31
这还真没人知道。苗氏和连二婶原都是外村的,嫁过来的时候,连老太太和沈老娘已经是水火不容的了,走在街上碰到,都要骂上几句——主要是连老太太骂沈老娘。
连二婶喝了口水润润嗓子:“还是因为这回卖沈小娟,我婆婆才把这回事又拿出来说。说当初沈志高上头还有个大姐,叫沈灵芝。”
“这我知道,嫁到县城去了。”苗氏道,“就是没怎麽见过,当年我成亲的时候她也没来,后来沈志伟成亲她也没来。我成亲之后两三年吧,那会儿都生了青哥儿了,沈志高带我去城里上门坐了坐,就见过那一回。她不怎麽和娘家来往的。”曾经苗氏觉得这个大姑姐是嫁到了城里,不愿意和乡下的穷亲戚来往了。
想到这儿,苗氏心下一黯,其实苗秋朵才是这样的,不是吗?偏她这个当姐的一叶障目,想别人的时候想得到,想自家妹妹的时候,却是怎麽都不愿意往那头想。
不过现在听连二婶的意思,或许沈灵芝有其他隐情?
“可不!”连二婶一拍大腿。“我也是才听我婆婆说!就老沈家那德行,对姑娘能有多好?那沈灵芝从小就家里的活儿一把抓,是个极能干的好姑娘,模样也长得周正俊俏。”
别的不说,老沈家人样貌还是相当不错的,当初苗氏就挺相中沈志高的模样,后来李娇凤也一样。沈志伟虽然不吭不哈人窝囊,整天缩头哈腰的,可那脸擡起来,一样不丑。
“我婆婆就相中这个沈灵芝了。”连二婶压低了声音,似乎怕谁听了去:“给我大伯哥相的媳妇,原本不是王氏,是这个沈灵芝。你说要是沈老娘看不上我大伯哥吧,直接拒了也算一回。一家有女百家求,谁家也不是相中了人家姐儿,就一定能成的。偏当初已经找了相熟的人家登过门探过口风,那沈老娘原本也已经答应下来了。那年秋收我大伯哥都放着自己家地没管,上老沈家地里献殷勤去了,和那沈灵芝互相还挺看对眼的。后来我婆婆就说找个风水先生好好算个日子,就让媒人去提亲,这也是看重那沈灵芝的意思。”
结果就这一阵子的功夫,沈老娘忽然把沈灵芝嫁给了县城一个鳏夫,亲事还定的急得很,等连家知道消息的时候,沈灵芝已经被一顶小轿给擡走了。
“我婆婆气不过,上门去要说法,老沈家便说又没定亲,他家姑娘嫁给谁他们说了算。那县城的老鳏夫都三十多了,沈灵芝才十七岁,大约也是不愿意的,才那之后都没回过村子。我婆婆约麽着,那县城的老鳏夫没少出钱,沈灵芝也和被卖差不多了,要不老沈家能第二年就起了砖瓦房,还买了一亩地,成了村里排得着的殷实人家?从那之后,我们家才和老沈家不来往了,我婆婆也和沈老娘结了仇,每次见到总会想起这一遭子事儿。”
对连老太太来说,这不仅仅是到嘴边的儿媳妇跑了,还是老沈家把他们老连家的脸面往地上踩,就没看得起他们老连家!这让她怎麽能咽的下这口气?
“啊,这!”苗氏都惊了一跳。她和沈志高成亲的时候,距离沈灵芝出嫁已经过了两三年了,是兰塘村的媒人说和的。只知道这家人在兰塘村算殷实,家里地多房子也盖的好,原来竟是这样来的?
“那媒人想说成事儿,得那谢媒钱,还不净捡好的讲,里头的污糟事儿能跟咱说?”连二婶叹道。要是知道老沈家是这样卖女儿的人家,苗家定不会乐意和老沈家做亲。再想想,沈老娘那麽抠搜的人,怎麽阔气一回要从石渠村娶儿媳了?想来是兰塘村都是知根知底的,没人愿意把姑娘嫁到他家,才只能打别村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