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页

青烟先生的手指在信纸上轻轻摩挲,仿佛能感受到写信人当时心中的无奈与不舍。信中继续写道:“而后,吾曾欲将君置于侧,护君周全。然未料,此举竟使君误会甚深。君之家族之事,非吾所为。君之父母临终前,吾确曾见之,彼等托吾照料于君。然,今时今日,言之已晚。”

读到此处,青烟先生的眼中泛起泪光。他想起那个曾经温柔如水的女子,那个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女子。他曾因误会而对她心生怨恨,如今却在这封信中得知了真相。原来,她一直都在默默地守护着他,即使身处深宫,也未曾忘记过他的存在。

信的最后,她写道:“望君能释仇恨,好好生活。愿君安康,福寿双全。勿念!”

青烟先生将信件紧紧贴在胸口,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个已经离去的生命所留下的温度。他闭上眼睛,默默地祈祷着那个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能够安息。

他知道,她的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为家族、为先帝、为他。如今,她终于可以解脱了,而他的心,如同被秋风扫过的落叶,凄凉而孤寂,对此无法放下,对不起婉儿,他可能又要食言了。

于是,在此后每一个寂静的夜晚,青烟先生都会坐在窗前,凝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

同样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微风轻拂,月华如水。茶馆说书先生在讲述着他们的故事,“话说,那乃是一个烽火连天、纷争不断的年代。他和她,曾似那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共嬉于岁月之河。”

“然而,天道无常,捉弄人间。那位女侠,为家族之荣、为先皇之业、更为情郎之心,终究舍弃了生命之舟,投身滔滔洪流。而那位情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佳人渐行渐远,心如刀绞,却束手无策,真乃世间一大悲剧也!”

夜色渐深,微风轻拂。他们的故事在民间源远流长,而世间再无婉儿,亦无青烟先生。

第 21 章

第二十一章

天未亮,又是一日早朝,太妃娘娘一事过后,萧芷嫣总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唉,话本源于生活,结果生活比话本还要残忍,太妃娘娘和青烟先生之间的故事真的让人难过。苍天啊,大地啊,你饶过谁?有情人为什麽不能终成眷属??】

萧芷嫣唉声叹气地垂着脑袋,擡腿踢着空气。

当她步入那庄严的朝堂,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氛扑面而来。平日里那喧嚣而有序的朝堂,今日却显得格外肃穆,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这群人是被挟持了?怎麽一个两个都像是没了呼吸一样?】

文武百官们:我的萧大人啊!不要仗着是心声就可以肆无忌惮了!麻烦审时度势一下啊!!这种节骨眼上

太妃娘娘这事过后越来越多的小人按捺不住了,以为皇帝昏庸不懂辨别是非臣子说啥信啥便直接赐死了太妃娘娘,小人猖獗,开始更加肆意妄为。

终于,萧芷嫣还是没有忍住,她微微蹙眉,向身旁的官员低声询问:“嗨兄台,今日朝堂的气氛怎地如此凝重?”

那官员眼中闪过一丝犹豫,环视了一圈见皇帝未至,两侧的人也没有朝着这边看来,于是压低了声音回答道:“太妃娘娘一事,让不少人心生惶恐。一些小人更是以为皇帝因此昏聩,便更加肆意妄为。”

萧芷嫣听后,心中更是沉重。

【真不知道那狗皇帝能不能应付得过来。】

这边萧芷嫣还在神游,突然感觉头上多了一道目光,一擡头就看见了不知道什麽时候进来的皇帝。果不其然,如衆人所说的一样,狗皇帝看上去面容憔悴了许多,不过仔细看又会发现他的那双深邃眼眸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狗皇帝也只是看了萧芷嫣一眼,然后继续扫视整个朝堂,不出意外地发现那些平日里对他恭敬有加的小人,此刻竟敢在朝堂上窃窃私语,甚至有人公然嘲笑他。

“皇上,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一位老臣鼓起勇气,上前一步说道。

皇帝微微颔首,示意他直言无妨。

“近观朝中,佞人猖披,公然嗤诮圣上,殊不将皇家之尊严置诸目中。臣谨奏,伏乞圣上严惩不贷,以儆效尤,肃清朝纲。”老臣的声音虽不高,但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皇帝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淩厉的光芒,他扫视着整个朝堂,缓缓开口:“朕已察之,近日朝中,颇有不安之声。然朕非聋聩,目亦非眇。谁人暗度陈仓,谁人暗中图谋,谁人匿迹行诡谲之事,朕心明如镜,了如指掌。”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那些原本还在窃窃私语的小人也都纷纷低下了头,不敢再发出半点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