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洁的oga……?”
“指被多重标记过的oga,你也知道关于oga至今都有很多争议,政府是严厉禁止多重标记的,所以警方一直都没有向公衆公布被害人的这层身份——犯人的这种行为,倒有种清道夫的感觉,是愉悦型犯罪。”
“嫌疑人有定论了吗?”
“有,但是专案组里有意见分歧,所以我需要你的帮助。”
“我?我能做什麽,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市民……”白书自嘲地一笑,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说到底,我到现在都不清楚,你到底是怎麽记住我的,我就是一个,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oga,简历平平,还有过抑郁症,所以就算是名牌大学毕业也只能进这麽一个小公司做职员,没有任何目标,绝对的讨好型人格。而你,胡离,像你这麽优秀,这麽有能力的alpha,你当时为什麽要救我……不说那些,就光说现在,你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让我觉得好像一脚踩进棉花里,毫无实感……”
“白书。”
胡离减速,转了个弯停下车,似乎已经到警局了,但是白书没有擡头,他有种想哭的沖动,他不是没想过自己和胡离的差距,只是没想到真正说出来,尤其是在本人面前说出来,能这麽让人难过。
“白书,你在信里说,是我拯救了你,但对于我来说,你何尝不是在拯救我。”
情感缺失症
胡离生来就很优秀,作为胡家长子的他,自小就被寄予了厚望,父亲早早就给他规划好了人生——出国留学、继承家业。
他无疑是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样样都做到完美,让人挑不出一丝错误,但他却感受不到任何情感,从他呱呱坠地,就不像其他婴儿一样放声大哭,过生日面对父母準备的惊喜,也毫无感觉,不会哭、不会笑、不会生气……
这样持续到八岁,胡离被诊断患有“情感缺失症”。
情感缺失,顾名思义,就是体会不到情感,他的生活可以说是灰暗的,只是在按部就班按照父亲的计划节奏一步步来,感受不到任何作为“人”的感情,心理医生诊断,如果不能及时痊愈,他一定会自杀,因为这样灰暗的世界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活着的必要。
他的父母为他找遍了国内外最好的心理医生,始终没有起色。胡离的母亲甚至因此患上了抑郁症,日日拉着他的手,要他亲口说不知多少遍“我不会死”,才会安心。
那时胡家上下人心惶惶,为了治好大少爷的病,所有人都付出无数心血,殚精竭虑,想方设法地试图让胡离感受到哪怕仅仅一丝一毫的“情感”,但都以失败告终。
胡离隐约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让家里人这麽担忧,为了让弟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胡离选择在高中时进入一所寄宿式的贵族学校就读,由于母亲不放心的缘故,他的身边一直有保安陪同,美其名曰是对他的“保护”,实则一举一动都被他们监视。
生活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他除了日常作息,没有任何乐趣可言,每天机械地打发着时间,他本以为自己就要一直这麽过下去,然后等到有一天,这枯燥无味的生活终于让他无法忍耐,决定一个人静悄悄地一死了之,也许这就是他的人生。
——直到白书这个人的出现。
穷人家的用功小孩儿,白鼠族的孩子,是个oga,脖子上一直带着防咬环,买不起学校定制的校服,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大号衣服,刘海厚厚地遮住眼睛,戴着一副大圆框眼镜,看起来就是个胆小懦弱的人。
胡离起初对白书没什麽印象,周围的同学们都叫他“穷人”和“好欺负的oga”,这个人虽然老实聪明,但是性格懦弱,胡离一直觉得人人都有机会爬上顶点,只要足够努力,他一开始还对白书抱有一些期待,当他知道白书懦弱的个性时,自然而然地就産生了一种叫“遗憾”的情绪,因为懦弱的人是永远无法到达顶端的,就算他有一个极端聪明的大脑。
他自己没有发现,还是弟弟听他提到时发现的,说着“如果哥哥你会觉得遗憾,请多和他接触”这样的话,他才发觉,自己在这个素未谋面的陌生同学身上産生了“情绪”。
于是他开始不着痕迹地观察白书,发现他有不喜欢吃的东西,比如豌豆,像其余鼠族一样,很喜欢吃坚果,口袋里似乎一直都有坚果存货,学习累了的时候就会拿出一点,吃的时候眼睛里会放光,会很“高兴”,如果吃到豌豆,他就会皱眉,会很“讨厌”。
此外,他还发现白书懦弱的个性中暗藏的讨好型人格,他会无意识地迎合周围人,着手调查了一下发现,白书有着一个和自己父亲一样望子成龙的父亲,本就家境贫寒,再加上父亲的高期待和母亲的一味听从,造就了白书的讨好型人格,胡离对他産生了“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