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

明雍纪事 秦关不见 944 字 7个月前

旱灾

陈听宋偷偷溜回到皇子帐,打算神不知鬼不觉地躺在床上装作无事发生,一道尖细的声音响起:“殿下,您去哪儿了啊?叫奴才好找。”陈听宋回头一看,是陈望熙宫中的小太监,“何事?”

小太监说道:“陛下喊您到帝帐中等候,大殿下和太子殿下也在。”陈听宋疑惑道:“我好像没有问你有谁在。”小太监不慌不忙道:“陛下原话如此,殿下恕罪。”陈听宋想了想,“你且等等,我换身衣服。”

说罢,他也不等小太监回应,自顾自进帐后,小心翼翼地套了件淡藤萝紫圆领袍,又寻了条绛红丝带让婢女给梳了发髻,待形容端正后才跟着小太监前往帝帐。

帝帐内烛火明亮,陈非琉与陈落禛站在那儿,见他进来后问道:“阿隽,你的伤怎麽样了?”陈听宋草草回道:“无碍,多谢二位皇兄关心。”陈非琉脱口而出:“你等着,到时候大哥让人好好招呼周悝。”陈落禛瞪他,“大皇兄慎言。”

陈非琉毫不在乎地一摆手,“他小子敢欺负阿隽,就早该知道会有被我收拾的一天,怎麽,太子殿下还想护着他呢。”陈落禛微愠道:“你大皇兄莫要胡言,周悝既行恶事,便自由有司审理,何来袒护之说?倒是大皇兄,学着谨慎些不是坏事。”

两人正争执时,却听得帐外传来一阵谈话声。

三人皆听出了声音的来源,立时噤声,屏息听着帐外的动静。那道低沉的声音是陈望熙的:“骆卿家,你此言可真?”一道清润的声音响起:“回陛下,微臣不敢妄言。”那个声音的主人替陈望熙掀开帘子,“陛下,情况紧急,请您尽早下令。”

三人规规矩矩地行了礼,“儿臣参见父皇。”

陈望熙皱眉道:“伤好前就不必行礼了,你来作甚?”陈听宋错愕道:“不是父皇您派人唤我来的吗?”陈望熙无暇追问,吩咐陈落禛道:“禛儿,娄息郡周边旱灾灾情甚重,你即刻和骆大人一道回京,先问户部支九十万两官银用作赈灾。”

陈落禛领旨后问道:“娄息郡临近盅策江,怎会有那麽严重的旱灾?”骆珣解释道:“殿下有所不知,盅策江虽有‘千年不枯’之誉,但近几年不知为何变得愈发浑浊,郡民用以灌溉后禾苗无一幸免,自然也是喝不得。又许久无雨,前些日子野火烧了一座山和好几条街,火势差点蔓延到郡守府和粮仓。”

无水无粮,野火肆虐,想必早已是人间炼狱。

陈非琉怒道:“那个饭桶郡守为何不早早上报!”陈听宋开口道:“我朝素有政绩考核之例,此次旱灾的起因是无水无粮,无粮源于无水与曝晒,先说曝晒,往年日头毒辣时由各地官员发下蔽日布,这点骆大人没有说到,暂且不做评价;再说无水,无雨是上天旨意,无法违背,那盅策江呢?既然知道江水日渐浑浊,为何不去查明原因并想办法澄清河水,此是人力可为,那个郡守有怠政之嫌。直到野火快烧了他的郡守府才迟迟上报,就说明不是那麽爱民如子,对于那样一个人,大皇兄你说,是他的乌纱帽重要还是黔首重要?”

陈望熙问道:“骆卿家你说,那个蔽日布有没有发下?”骆珣回道:“未发。”陈望熙看着陈听宋:“阿隽,你继续说。”

陈听宋毫不思索,“一匹蔽日布花不了多少银钱,但是一郡农夫甚衆,尤其是娄息郡,郡守此举为何,想必不必多说。”陈望熙问道:“你从哪儿知道这些的?”陈听宋老实答道:“儿臣一直喜爱各地风物,书房中存有些许地方志,其他的不过胡诌,父皇不必当真。”

骆珣鼓励道:“三殿下不必妄自菲薄,您说得很好了,只是据说郡守曾经大动干戈地想要澄清江水,但是一江之水何其多,怎可能彻底干净,之后见成效不大就放弃了。”陈听宋忍不住质疑道:“那二皇兄此次赈灾不是要全靠着老天爷眼色行事吗?还不如派人把灾民好好安置在其他郡州。”

陈望熙呵斥道:“住嘴,休要胡言!”陈听宋瘪瘪嘴,与陈望熙如出一辙的凤眸泛着水光,委屈道:“父皇,儿臣知错了。”

骆珣开口缓和气氛,“陛下息怒,三殿下所说确是良言,不过目前第一要务是要解燃眉之急,避免哀鸿遍野的场面出现,朝廷赈灾也是要通过从临近郡州引水来解决灾民的临时性饮水问题。之后的问题,大可从长计议。至于殿下所说的安置到其他郡州,这太冒险了,一旦管理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灾民与原住民的沖突。”陈听宋张了张嘴,複又闭上,最终憋出来一句:“多谢骆大人指正,我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