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李胤召回,甚好不过,裴桓急忙道:“臣附议。”
刑部尚书崔杰亦附议。
百官见有人说出来,衆皆附议。
文帝然何没有想到召李胤回来,只是面子上挂不住,正好百官谏言,文帝顺势下诏,让流星马避开楚北王耳目,暗赍诏书飞马去播州召回李胤。
然而,文帝及百官料想不到,传诏使才才出宫不到半个时辰,人头和诏书就被丧甲军一并高悬于宫门。
百官见状,谏言下百道诏书,从禁军中挑选出百名精军,分头赍诏书去播州,不信丧甲军能捉得住全部。
文帝从之,下百道诏书,让百名精军分别暗赍去播州召李胤。
可接下来的事,令文帝及百官不寒而栗,那百名精军同传诏使一样,出宫去不到半个时辰,就听宿卫惶恐来报,宫门上又被丧甲军悬挂了百颗人头和百道诏书。
诏书送不出去,又不能迁都,不可能就这样坐以待毙,文帝大怒,焦头烂额,丧甲军竟敢诛灭他百名传诏精军,越想越怒,一时间,头上白发增多,心中失悔。
当初就不应该把李胤流放播州,应该把李胤关押在死牢,万一要用他,一道口谕便可将其传来。
还有李长阳,若她不死,帝都之围可解。
这时,黄济骤然出列,奏道:“皇上,臣有一计,既然丧甲军耳目衆多,诏书无法送出,可借百姓之口,将诏书内容口口相传到播州,只是怕皇上您不愿意。”
现在只要能有办法召回李胤退敌,文帝自然愿闻其详,命黄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