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众人聚在一起继续为到底惩办谁吵的时候,太子把一个账本拍在了桌子上。
“巡抚不如再看看?”太子故意道。
张伯行和左丘看着那个账本,谁都没想到太子能拿到。
那账本藏的那么深,谁能想到太子知道。
“这也许有误会”张伯行冷静了一下突然道:“毕竟账本和笔记都是可以伪造的。”
“对”左丘慌乱的说:“公道自在人心,没有做过的事,太子爷怎么能随意污蔑,读书人的事情……”
见到了被提上来的几个人后,左丘的话也说不下了。
提上来的是扬州的几位盐商,昨天已经承认了给了左丘和张伯行多少多少钱。
本来左丘是想拉噶礼下水的,没想到噶礼不见他。
为了那笔巨款,他又退而求其次的找上了张伯行,两人一拍即合的收钱作假。
现在真相被揭穿了,两人争先恐后的跪地求饶。
看着两人丑陋的嘴脸,噶礼让人堵上他们嘴,先打进大牢,过两天再提审。
现在重要的是恢复考试的秩序,重新安排录取的名单。
眼看着事情平定了,太子就让噶礼留在这里做后续工作,他和张廷枢准备回京城和康熙禀报事情的结果。
“我这个两江总督他们都不听,要不然也不会连累您还要下来一场”噶礼送太子走的路上惆怅的说。
“你多大年纪,他们多大年纪,你要是能玩得过他们也不至于这几天寸步难行。”太子说。
如果不是太子带着康熙的口令亲自下来,并且带足了侍卫,可能也要被糊弄一番,现在的体制就是如此,天高皇帝远,江南这边远离了京城,很多人都不当一回事。
回京的路上,太子一直想着事情,以至于到了京城康熙的面前的时候,脱口而出的就是“皇阿玛,对于科举制度的改革不知道您有没有想法。”
康熙惊愕的看着太子,随即屏退了众人,“太子看来是有想法了。”
太子沉默了一会说:“如果儿臣说废除科举制,不知道皇阿玛会不会同意。”
突如其来的要把一个存在了几百年的制度废除还是没什么太大理由的,康熙自然是有疑问。
“皇阿玛觉得京城大学怎么样?”太子问。
“自然是好的”康熙回。
“可是京城大学的招生和科举不一样皇阿玛难道不知道吗?”太子问。
康熙当然知道,只是他默认的是京城大学是为了给他培养人才的,而下面的科举则不完全是。
毕竟现在的殿试相当于废除或者没有,状元也只是康熙看着成绩点的,有些都见不到真正的天子。
说是天子的学生实则不然。
很多学生在读书读出了一点名头的时候就被当地的官员或者世家收了,有些靠联姻有些靠门徒。
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大家都懂,自然不会拒绝。
所以很多最后到了殿试的时候都已经是各个世家的人,皇帝就算钦点也不行了。
要是废除了科举,废除了八股,把京城大学那些要学的内容,先提起一部分发散到下面的学校教学,会不会好很多,而且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不是更好。
康熙纠结中,太子则是轻松了很多,他知道历史的脚步,知道科举已经落后很多,现在的英国牛津大学早就存在了,那边的学术氛围早就为工业革命铺垫好了,而大清哪怕赶着走依旧好像落后了那么一点。
科举制八股文这个固定人们思维的制度,现在不改,将来太子继位也一定会废,只是那个时候可能就更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