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里,充满了作为上海人的优越感,毕竟上海引领着全国的时尚潮流,无数人以买到上海货为荣。
苏采青忽略掉他话里面优越感,说:“我知道,上海向来是个对流行十分敏感的地方。不过我想,许多厂也是才投入到生产,而且也有许多别的经销商在等着拿货吧?”
“这倒是事实,不过我相信上海厂家的生产能力。”那人抬了抬下巴说。
苏采青哦了一声,一针见血地问:“你对我的衣服并没有多大兴趣,只因为我们生产厂不在上海?”
对方似笑非笑的表情稍微收了收,苏采青说:“但是你想过没有,上海的人工、水电等,都要比别处昂贵,再加上还有那么多经销商要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厂家必然会提高出货的价格,到时候,上海本地生产的幸子衫,还会有那么大的竞争力吗?”
幸子衫是一个固定款式,消费者不会太在意面料之类的,但是对价格却极为敏感。
那人似乎被说服了,说:“把你的样品给我看看。”
苏采青将幸子衫递了过去,又把另一件波点裙拿了出来。
第19章 五万件大单
那人仔仔细细地把幸子衫的里里外外,都看了一遍,又摸了摸料子,皱着眉头的样子,似乎因为挑不出什么毛病而烦恼。
过了一会儿,他说:“你这衣服料子,不是的确良的?”
苏采青说:“不是,我特地选的这种料子,轻柔飘逸,穿起来有垂坠感,才贴近幸子穿出来的那种感觉。”
有试探衣服料子的意思,苏采青也不会轻易透露的。
一个衣服的款式,不仅要看布料的花纹,还要看材质的表现力,有些会比较飘逸,有些会比较柔软,有些又比较硬挺。表现力不同,做出来的衣服就不一样。这点很容易被人忽略。
对方显然也注意到了,苏采青很谨慎,她虽然是来自“小地方”的人,但是谨慎程度不比精明的上海人差。
沉吟了一下,那个男人又说:“你说了,你们会比上海的服装厂生产得快,那我明天就要现货,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