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吃了她给我的麻花,我也想不起来了。之前我家有个做点心很拿手的厨子,他做的麻花就很好吃,和我说过,做麻花放一些蜂蜜啦,会很好吃,还偷偷用勺子给我挖蜂蜜吃。我有时候想着,不知道他们那些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听着就是很有意思的回忆。这些事儿,你埋在心里很多年了?”
老婆婆笑了笑,满脸皱纹舒展了不少:“年轻的时候,还和我先生唠叨过几次,后来没人听我说了,我也就懒得说了。”
苏采青眯着眼睛看着远处的孩子,说:“我也挺想听听的,你愿不愿意讲讲啊?”
“哎呀,有些事儿,我都记不得太清楚了,你要是想听,我就给你讲讲吧。”
老婆婆出生在二十年代,正是时局风云变幻的时候,但是她的生活还算宁静,家里有厨子有佣人,还经常买新布做衣裳,想吃醉仙楼的烧鹅就能去吃,想吃朝云居的石榴糕就去买……
苏采青听着老婆婆的讲述,发现她其实记忆力很不错,很多事情她都还记得很清楚,并不像她自己说的那样,记不清楚了。
而且她口齿伶俐,语言又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大概是因为她受的教育是传统的教书先生教的,后来又跟着她先生学过一些,因而她的表达方式,糅杂了古韵和新风,很有趣。
“你现在还能写字吗?”苏采青问。
老婆婆点头:“还能写几个字吧,就是他们给我用钢笔我不太习惯,还是毛笔用着顺手。”
苏采青说:“我回头去买了笔墨纸砚来,您把这些事儿写下来?”
“写下来做什么?”
“以后孩子们长大了,可以读读你的故事,记得你年轻时候的事儿啊!你见多识广,经历的事儿多,孩子们看你的东西,肯定能得到不少的启发。”
老婆婆沉默了许久,才说:“罢了,本也就闲着没什么事儿做,要是能给他们留点可看可纪念的东西,也挺好的。”
苏采青不敢耽搁,很快就去买了笔墨纸砚来,都不是十分上等的,老婆婆也没嫌弃,练了几天字,找回了一些感觉后,便开始慢慢吞吞得写起了自己的“回忆录”。
她那一手字,确实写的不错,引得孩子们都惊奇不已,没想到驼背老婆婆,还会写字呢!比他们都写的好看!连张云扬都比不了!
老婆婆趴在桌子上写字的时候,刚开始孩子们还围着看,写一个认一个,老婆婆写的是繁体字,他们不一定都认得,还得问了本人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