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可以,非常欢迎。”
秘书插嘴说:“您经常在《服饰画报》之类的杂志上发的文,都是我们学校学生必读的文章,您在服装上的审美和眼光,令许多师生都佩服呢!”
苏采青确实是经常受到这种和潮流时尚有关的报纸和杂志,邀请写一些潮流趋势预测或者介绍的文章,苏采青也趁机夹带一些私货,双方也算是合作愉快。
胡校长说:“是啊,你的名字,在我们学校里还是挺响亮的,所以学校放出消息说要开办你需要的定向培养班,许多人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秘书也狠狠点头,努力佐证胡院长的说法。
苏采青知道,这些话里,有几分真,也有几分假,不过这是拉关系常用的话而已,不用在意真实性。
“这倒是令我有些意外。”苏采青应承着说。
胡校长说:“我们也有些意外,不过有才华的人,是会受到懂行的人的欣赏的。所以我这也厚着脸皮说,想请你有时间的时候,去给学校的同学上上课。在对当今时代的审美流行趋势上,你比我们学校的老师是要敏感得多的。”
竟然提出这样的邀请,苏采青对他们的话,倒是更信了两分,却也没有头脑一热就答应,而是说:“若是让我去一两次,讲讲当下的情况,我当然十分乐意,因为我也希望他们毕业以后,不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和这个社会脱节。次数再多的话,怕是就不方便了。”
去一两次,能起多大的作用?又不是那些贩卖鸡汤的人,讲一些心潮澎湃的话语,把大家鼓动得热血沸腾一番,也就过去了。
胡校长立马说:“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在考虑聘请你为客座教授,按照你的时间方便的话,一个月去学校讲一次课就行。”
客座教授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学历、身份、政治面貌等等都没有要求,主要是需要学校方面认可就行。一般是在专业技能上比较突出的人。
苏采青是很符合客座教授的要求的,她站在服装市场的潮流前端,专业能力没话说,而且她和美院合作了定向培养项目,和美院也就有了相同的利益需求,那就是培养出能够发挥专业才能的学生来。
“这么看来,这个事儿还挺适合我去做的。”
胡校长见她松口,就知道这事情有着落了,立马说:“是啊,非常合适!”
做客座教授的事儿,对苏采青来说确实是没什么难度的,时间上的话,也安排的过来。
飞快地考虑了一会儿后,苏采青就答应了这件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