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
十月寒冬。
初一早上,天还没有亮。吴年便被同床的娥亲、娥娘叫醒,洗漱一番,展开了阅兵的准备工作。
官员们也展开了工作。
这一次来参加阅兵的人,足有二三万之多。平壤城内的馆驿,当然住不下这么多人。吕声就拿出了帐篷,让他们住在城北帐篷中,并且派兵保护。
天还没亮。
营地内的官吏,便把与会的人叫醒。这群人之中,其实鱼龙混杂。
有的人如诸葛司一样,对汉朝很有好感。有的人眷恋故国。
忠奸只有老天爷才知道。
阅兵就是震慑宵小,让支持自己的人更加支持自己。
不过他们都有共同点,没有老人,都是年轻力壮。这旅途劳累,要是死在路上,就不美了。
吴年是震慑宵小,不是杀人。
他考虑的很周祥。
吴年给他们的伙食也很好,按照军中最高标准。每天耗费的米粮肉,不计其数。
幸好高句丽地大物博,比辽东富裕多了。
养得起。
等排队吃了早饭之后,众人便跟随兵丁、官吏一起,前往城北。中途,官吏没有给他们水喝。
要是到时候尿急,可没地方解手。
当他们来到地方之后,不由的窃窃私语了起来。
一座高达十丈的白色高台肃穆的耸立在大地上,左右插着两杆“汉”字旌旗,显示当今国号乃是【汉】。
左右两旁立着木头棚子,大量的乐师、乐器站在棚子里。更外围则是木头搭建的仿佛长凳一样建筑,但层次分明,仿佛梯子。
站台。
“我知道了,那是给我们站立的地方。一层层,可以让我们看清楚。”有机灵的人,立刻看出来了。
在官吏们的指引下,参加阅兵的人按照籍贯所在的县,排列整齐,现场井然有序。
人们窃窃私语的等待着。
直到吉时到达。
“哒哒哒!!!!!”两队身披重甲,腰挂佩刀,骑着清一色的白马的骑兵,手持着一面面“汉”字旌旗,飞驰来到了台子前的空地上,绕了三个圈,排列在了高台的两旁。
“汉”字旌旗,迎风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