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页

缓期 燕不学 1167 字 2022-10-25

淮安和芮岚当时表现就很明显。

关于遇安即将展开的rna病毒疫苗研究项目负责人, 芮岚希望选那位履历扎实漂亮的学院派刘教授,故而强调冯老因研发过程中擅自使用添加剂被国外顶级实验室辞退, 并对她回国后借同学朋友的钱去炒股的行为嗤之以鼻。

淮安自始至终坚定认为冯老是能够实现突破性进展的不二之人,对于冯老被辞退的原因,她给出了另一个版本的说法——为前同事诟病的所谓的添加剂,经过提纯后被广泛应用在抗流感疫苗,因此冯老被实验室辞退, 亦有大环境和利益纠纷的因素。

“攻克佐剂难关,流感疫苗每年产能可达数十亿支,但几乎没有人知道一位华人女性做出的贡献。”

淮安的惋惜溢于言表,隋然问:“我好奇一点,冯老的公开资料很少。芮总问过她以前的朋友和同学,风评不算太好……你是因为那位朋友很了解冯老,所以才会想去调查么?”

总归要有个深入调查的契机。

一般人听朋友将某个人的事迹——而且年代相对久远——除非正好感兴趣,否则不会大费周折跑到南半球,出一趟反季节的长差,把自己折腾得够呛,回来还要面对合作伙伴的质询。

要么就是那朋友在她心中分量不轻。

隋然说不上来自己是探究淮安为什么调查冯老的心思多点,还是好奇让淮总动了这心思的朋友是何方神圣多点,两者兼有是肯定的。

淮安像是听出她言外之意,莞尔:“那位朋友是我母亲早年资助过的学生。当过我半年家教。”

隋然不好意思地抿了口枸杞茶。温度有点低,口感微微发涩。她拿起热水壶,给自己加了热水。

淮安也把杯子递过来,隋然酌量添水,放下水壶时,被对方轻轻握了下,“她和她先生当年一起接受的资助,每年春节夫妻俩都要给老人家拜年。”

隋然脸一红。

她单纯是好奇淮总的朋友圈,倒没有对方想得那么深。

不过心里微妙的舒畅感告诉她,其实有一点。

尚未冒头便被捋得服服帖帖的一点点。

淮安捧起杯子,若无其事转回正题:“我那时对进入陌生领域还没有具体想法,一开始只是知道有冯老这样一号人物,闲暇时模模糊糊在想这件事。要做什么,往哪个方向做,没有概念。但冯老的名字一直在脑子里打转。后来有次看尽调报告,无意间看到一篇材料引用了冯老的论文。说来是这样,当你潜意识关注某个人或者某个事物,你就会发现它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