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6页

对于伊朗来说,心里是不是现在就琢磨着要和美国和解,停下自己的武器研发,萧奇不知道。

但在萧奇的记忆里面,他们再撑了一年之后,就拐弯抹角的表达了退让,然后才换来了解禁……至少是民用物资的解禁。

所以现在这个时间去做一个中间人调和,怎么也不会说是被伊朗人痛恨。

他们在过去这一年的时间里,终于感受到了什么是度日如年。

居民日用生活产品,一年的涨幅都超过了70,这是什么概念?

有了人在中间说和一下,美国和欧洲退一步,伊朗退一步,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相信他们的那一位最高的长老,一定也会看得清楚这一点的。

到时候中国不但是伊朗感激的恩人,获得伊朗人更多的信任,还会增加自己在中亚的影响力。

到时候,伊朗的石油没有问题,叙利亚的石油也没有问题,中国的石油生命线至少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了。

因此,萧奇才对牛儒正说,让中国去调解。

牛儒正是很聪明的人,他才是真正的天生有大局观的人,否则也不可能稳扎稳打到这一步了。

他和余承生都是负责经济的,余承生负责的是更加具体一点的经济工作,而牛儒正则是在政略层面之上负责经济工作,国家对外的经济工作,也是他负责的方面之一。

故而牛儒正对于国际金融大事是很了解的,他也知道伊朗的困难和欧美的意思。

但牛儒正没有想到,萧奇居然让中国直接插入进去调解。

仔细的想一想,牛儒正觉得有那么一点意思。

不知不觉之间,他已经放下了碗筷,“萧奇,你说得详细一些。”

萧奇点点头,把自己之前想的都说了一遍,末了道:“伊朗的朋友不算多,中国算得上是一个。而且有资格去调解的,也只有中国,俄罗斯自己和西方都搞得很僵,说话别人也不会听。在伊朗还没有开口求援之前,我们主动的揽过来这个任务,这份人情不可谓不大。一旦调解成功了,不但中国的日用商品能全面的输送给伊朗,多一个倾销基地,我们需要的石油资源也能进一步增加。您别忘了,伊朗现在全国一半以上的石油井都已经封闭了,剩下的都全靠中国的订单过活。而海上的石油井也更是处于空置状态。我们能多多的购买石油资源的话,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儿一件啊。”